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合作學習策略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作者: 陳淑絹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大班級教學且有時間進度限制時,教師若能依學生的能力、性別、種族背景等分配學生到一異質小組中,鼓勵其彼此協助,則可以提高個人的學習效果,彌補大班制教學之不足,並能達到團體目標。此種方法適用於不同年級及不同學科領域。美國心理學家司雷文(R.E. Slavin)認為合作學習策略的方式有很多種,例如小組成就分隔法(Student's Teams Achievement, STAD)、小組遊戲競爭法(Teams-Games-Tournament, TGT)、拼圖法(Jigsaw)、團體調查法(Group Investigation, G-I)、協同合作法(Co-op, C o - o p )、合作統整閱讀寫作法(Cooperative Integrated Reading and Composition, CIRC)、共同學習法(Learning Together, LT)等。合作學習策略特別強調人際歷程與作業結構等,可以增進學生的成就(參見「合作學習」)。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合作學習策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