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縞紵 - 教育百科
ˇ
ˋ
  • 漢語拼音 gǎo zhù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ǎo zhù
解釋:
1.白絹與麻衣。《戰國策.齊策四》:「後宮十妃,皆衣縞紵,食梁肉。」
2.白絹所製的帶子與麻布所製的衣服。典出《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與之縞帶,子產獻紵衣焉。」比喻朋友間的相互餽贈。隋.孫萬壽〈答楊世子〉詩:「縞紵始云贈,膠漆乃相投。」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縞紵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