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趺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盤腿而坐。
    【例】只見他呼吸勻整,一如老僧入定般,趺坐在蒲團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腳背。同「跗」。《北史.卷九○.藝術傳下.馬嗣明傳》:「嗣明為灸兩足趺上各三七壯,便愈。」
[動]
盤腿而坐。宋.蘇軾〈將往終南和子由見寄〉詩:「終朝危坐學僧趺,閉門不出閑履鳧。」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腳背。同「跗」。《龍龕手鑑.足部》:「趺,足上也。」《玉篇.足部》:「跗,足蹯上也。趺,同上。」《北史.卷九○.藝術列傳下.馬嗣明》:「嗣明為灸兩足趺上各三七壯,便愈。」《太平廣記.卷一一○.釋道泰》:「時所坐牀前垂帷,忽於帷下見人跨戶而入,足趺金色,光明照屋。」

2. 碑刻等之底座。《晉書.卷二九.五行志下》:「石季龍末,洛陽城西北九里,石牛在青石趺上,忽鳴,聲聞四十里。」《隋書.卷八.禮儀志三》:「三品已上立碑,螭首龜趺,趺上高不得過九尺。」

3. 盤腿而坐。《廣韻.平聲.虞韻》:「趺,跏趺,大坐。」《正字通.足部》:「趺,跏趺,大坐也。按:釋氏屈足坐曰趺。」唐.王維〈登辨覺寺〉詩:「軟草從趺坐,長松響梵聲。」宋.蘇軾〈將往終南和子由見寄〉詩:「終朝危坐學僧趺,閉門不出閑履鳧。」

@B04882

注音: ㄈㄨ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趺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