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泡桐 - 教育百科
ˋ
ˊ
  • 漢語拼音 pào tó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ào tóng
解釋:
植物名。玄參科泡桐屬,落葉性喬木。樹皮縱向深溝裂,有小斑點,葉心形,對生,長十五至二十五公分,具長柄,背有茸毛,圓錐花序,花冠淡黃色,密布紫斑,長八至十公分。蒴果長橢圓形,長六至七公分。木材可製家具和樂器。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泡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泡桐
英文名: Paulownia fortunei
描述:
莖枝被柔毛。葉長15-30 cm,寬10-18 cm,全緣或稀3-5淺裂;兩面被腺毛。花冠白色帶紫斑點。

分布:
中部地區中海拔闊葉林中。</p>
作者: 劉和義, 楊遠波, 施炳霖, 呂勝由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