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莩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ㄘㄠˇ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11
  • 漢語拼音 piǎof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指禾本科蘆葦屬,蘆葦稈內壁上之薄膜。
2.蘆莖裡的薄膜。《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中山靖王劉勝傳》:「今群臣非有葭莩之親,鴻毛之重。」唐.顏師古.注:「晉灼曰:『莩,葭裡之白皮也,皆取喻於輕薄也。』」
注音:
漢語拼音: piǎo
解釋:
[名]
餓死的人。通「殍」。《孟子.梁惠王上》:「民有飢色,野有餓莩。」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 ㄈㄨˊ

1. 植物名。禾本科稷屬,多年生草本。莖細長,葉扁平呈條狀披針形。秋日,莖梢抽花穗,形似粟穗而極疏,呈淡綠色。

2. 蘆莖中之薄膜。《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中山靖王劉勝》:「今群臣非有葭莩之親,鴻毛之重。」唐.顏師古.注:「晉灼曰:『莩,葭裡之白皮也,皆取喻於輕薄也。』」

㈡ ㄆㄧㄠˇ

餓死之人。通「殍」。《孟子.梁惠王上》:「民有飢色,野有餓莩。」《幼學瓊林.卷一.歲時類》:「梁惠王之凶歲,野莩堪憐。」

注音: ㈠ㄈㄨˊ ㈡ㄆㄧㄠ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莩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