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蕞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uì
解釋:
  1. →蕞爾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uì
解釋:
[形]
小。《廣韻.去聲.泰韻》:「蕞,小貌。」《左傳.昭公七年》:「鄭雖無腆,抑諺曰蕞爾國,而三世執其政柄。」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小。《玉篇.艸部》:「蕞,蕞尔,小皃(貌)。」《廣韻.去聲.泰韻》:「蕞,小皃(貌)。」《左傳.昭公七年》:「鄭雖無腆,抑諺曰蕞爾國,而三世執其政柄。」晉.杜預.注:「蕞,小貌。」三國魏.嵇康〈養生論〉:「夫以蕞爾之軀,攻之者非一塗。」

2. 聚集貌。《集韻.入聲.薛韻》:「蕞,艸聚皃(貌)。」晉.潘岳〈西征賦〉:「蕞芮于城隅者,百不處一。」

注音: ㄗㄨㄟ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蕞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