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差異侵蝕 - 教育百科
差 | |
異 | |
侵 | |
蝕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Differential Erosion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地表組成物質因為對風化作用呈不同程度的抵抗,遂產生差異侵蝕。差異侵蝕常呈現放大小地貌中,例如台灣北部野柳的女王頭,便是一個因為差異侵蝕造成的地形景觀。不同種類的岩石,依據它們的生長過程、礦物組成及物理性質(如膠結性、孔隙度),會使侵蝕作用的速率不同,地形遭受破壞的程度會產生差別,稱為差異侵蝕,像台灣野柳分布相當多的蕈狀石,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差異侵蝕,由其外觀發現它的特徵是頭大頸細,且頭部有蜂窩狀的凹洞,頭大頸細是因為頭部與頸部的岩性不同,頸部物質膠結不良且多為孔隙易受侵蝕;頭部蜂窩狀的外觀是因為頭殼較頭的中心,多了碳酸鈣這種可做為礦物顆粒間的良好膠結物,故蜂窩狀外觀於是形成。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差異侵蝕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