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袒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 部首外筆畫 5
  • 總筆畫 11
  • 漢語拼音 tǎ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ㄌㄨㄛˇㄌㄨˋㄖㄨˊ:「ㄊㄢˇㄈㄨˋ」、「ㄊㄢˇㄒㄩㄥㄌㄡˋㄅㄟˋ」。
  2. ㄅㄧˋㄏㄨˋㄏㄨㄟˊㄏㄨˋㄖㄨˊ:「ㄆㄧㄢㄊㄢˇ」、「ㄊㄢˇㄏㄨˋ」。
  3. ㄅㄧㄠˇㄌㄨˋㄅㄧㄠˇㄅㄞˊㄖㄨˊ:「ㄊㄢˇㄏㄨㄞˊ」、「ㄊㄢˇㄌㄨˋㄒㄧㄣㄕ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袒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ǎn
解釋:
  1. 裸露。
    【例】袒腹、袒胸
  2. 庇護、回護。
    【例】偏袒、袒護
  3. 表露、表白。
    【例】袒懷、袒露心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ǎn
解釋:
[動]
1.裸露。如:「袒腹」、「袒胸」。《左傳.莊公八年》:「袒而示之背。」
2.偏護。如:「偏袒」、「袒護」。唐.柳宗元〈奉平淮夷雅表〉:「士獲厥心,太袒高驤。」《清史稿.卷四二八.秦定三傳》:「福濟所恃惟兩軍,難左右袒,軍飢且渙。」
3.表露、表白。如:「袒懷」、「袒露心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