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泥滓 - 教育百科
ˊ
ˇ
  • 漢語拼音 ní z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í zǐ
解釋:
1.泥土灰塵。《宋史.卷二五七.吳廷祚傳》:「城壘將壞,元扆躬涉泥滓,督工補塞。」
2.比喻汙穢不潔。《歷代名畫記.卷一.論畫六法》:「今之畫人,筆墨混於塵埃,丹青和其泥滓,徒汙絹素,豈曰繪畫。」
3.比喻地位卑下。《文選.潘岳.西征賦》:「或被髮左衽,奮迅泥滓。」
4.比喻塵世、俗世。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若耶溪雲門寺,吾獨胡為在泥滓,青鞋布襪從此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泥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