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瞪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ㄓㄤㄉㄚˋㄧㄢˇㄐㄧㄥㄎㄢˋㄖㄨˊ:「ㄍㄢㄉㄥˋㄧㄢˇ」、「ㄇㄨˋㄉㄥˋㄎㄡˇㄉㄞ」、「ㄉㄥˋ˙ㄓㄜㄧㄢˇㄐㄧㄥㄎㄢˋ」。
  2. ㄕㄥㄑㄧˋㄜˋㄧˋ˙ㄉㄜㄎㄢˋㄖㄣˊㄖㄨˊ:「ㄏㄣˇㄏㄣˇ˙ㄉㄜㄉㄥˋ˙ㄌㄜㄊㄚㄧˋㄧㄢ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瞪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èng
解釋:
  1. 睜大眼睛直視。常表示驚訝、憤恨或不滿。
    【例】目瞪口呆、豎眉瞪眼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èng
解釋:
[動]
1.惡意的看人。常表示憤恨或不滿。如:「這個路人很不高興的瞪了對方一眼。」
2.睜大眼睛直視。如:「他把眼睛都瞪圓了。」《晉書.卷九四.隱逸列傳.郭文》:「文瞪眸不轉,跨躡華堂如行林野。」
[副]
怒目而視。《舊唐書.卷一九○.文苑列傳下.杜甫》:「甫性褊躁,無器度,恃恩放恣,常憑醉登武之床,瞪視武曰:『嚴挺之乃有此兒。』」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ènn/tì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使力、用力。特別指藉著憋氣來使力的用力方式。
  2. [[動] ] 用力睜大眼睛。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