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武衛 - 教育百科
ˇ
ˋ
  • 漢語拼音 wǔ wèi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ǔ wèi
解釋:
1.禁軍之稱,歷代多有之。如漢末曹操為丞相,設武衛營。魏文帝置武衛將軍以統率禁旅。隋置左右武衛,各置大將軍、將軍,唐因隋制,宋復因循。元初有武衛軍,不久改稱侍衛親軍。至元二十六年設武衛親軍都指揮使司,掌管修治城隍等工役,性質與前不同。清末也有武衛軍的名稱。
2.強而有力的護衛。《書經.禹貢》:「二百里奮武衛。」《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在揆文教,奮武衛,是為惟垣。」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武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