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皮幣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pí b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í bì
解釋:
1.獸皮和束帛。古時作為饋贈或聘享的禮物。《孟子.梁惠王下》:「事之以皮幣,不得免焉。」漢.趙岐.注:「皮,狐貉之裘;幣,繒帛之貨也。」
2.用皮革製成的貨幣。漢武帝時曾訂定白鹿皮為「皮幣」。《史記.卷三○.平準書》:「乃以白鹿皮方尺,緣以藻繢,為皮幣,直四十萬。王侯宗室朝覲聘享,必以皮幣薦璧,然后得行。」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皮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