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不忮不求 - 教育百科
ˋ
ˋ
ˋ
ˊ
  • 漢語拼音 bù zhì bù qi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變)
漢語拼音: bù zhì bù qiú (變) bú zhì bù qiú
解釋:
  1. 忮,嫉妒。不忮指不嫉妒;不求指不貪得。不忮不求本指不嫉妒他人,不貪求非分名利,後多用來形容淡泊名利,不做非分事情的處世態度。
    【例】當公務人員就當不忮不求,奉公守法。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不忮不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ù zhì bù qiú
解釋:
忮,嫉妒。不忮不求指不嫉妒,不貪得。語出《詩經.邶風.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後來多用來形容淡泊無求,不做非分之事的處世態度。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夫自衒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明達之用心。」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不忮不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