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迆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曲折延伸。
    【例】迆迆、迆邐、東迆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斜行。《書經.禹貢》:「東至于澧,過九江,至于東陵,東迆北會于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注》:「大河右迆,東注漯水矣。」
2.斜倚。《周禮.冬官考工記》:「戈柲六尺有六寸,既建而迆,崇於軫四尺,謂之二等。」《文選.張衡.東京賦》:「立戈迆戛,農輿輅木。」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逶迆」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ㄧˇ

1. 斜行。《說文解字.辵部》:「迆,斜行也。」《書經.禹貢》:「東至於澧,過九江,至於東陵,東迆北會於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注》:「大河右迆,東注漯水矣。」

2. 斜倚。《周禮.冬官考工記》:「戈柲六尺有六寸,既建而迆,崇於軫四尺,謂之二等。」漢.張衡〈東京賦〉:「立戈迆戛,農輿輅木。」

㈡ㄧˊ

「逶迆」:斜行貌。《增廣字學舉隅.卷三.韻辨輯略》:「逶迆,斜行貌。」

注音: ㈠ㄧˇ ㈡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迆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