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壇坫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tán dià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án diàn
解釋:
1.會盟的壇臺。《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桓公朝天下,會諸侯,曹子以一劍之任,枝桓公之心於壇坫之上。」
2.舉行法事的壇場。
3.文人集會的場所或文壇。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八:「蕭山毛西河奇齡、錢唐毛稚黃先舒、遂安毛會侯際可,俱以文章雄東南壇坫。」
4.議壇、輿論界。清.顧炎武〈復張又南書〉:「倘逖聽不察,以為自立壇坫,欲以奔走天下之人,則東林覆轍。」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壇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