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惰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ㄌㄢˇㄅㄨˋㄑㄧㄣˊㄌㄠˊㄖㄨˊ:「ㄌㄢˇㄉㄨㄛˋ」、「ㄉㄨㄛˋㄒㄧㄥˋ」、「ㄉㄞˋㄉㄨㄛ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惰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uò
解釋:
  1. 懈怠、懶散。
    【例】惰性、懶惰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uò
解釋:
[形]
懈怠、懶散。如:「惰性」。《書經.盤庚》:「惰農自安,不昏作勞。」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tuān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不敬重、不莊重。《說文解字.心部》:「惰,不敬也。」《左傳.僖公十一年》:「晉侯其無後乎!王賜之命而惰於受瑞,先自棄也已,而何繼之有?」《梁書.卷九.列傳.王茂》:「居處方正,在一室衣冠儼然,雖僕妾莫見其惰容。」

2. 懈怠、懶散。《玉篇.心部》:「惰,怠也。」《書經.盤庚》:「惰農自安,不昏作勞。」《紅樓夢》第四五回:「探春道:『你雖不會作,也不要你作,你只監察著我們裡頭有偷安怠惰的,該怎麼樣罰他就是了。』」

3.衰敗,敗壞。《墨子.修身》:「雄而不脩者,其後必惰。」

注音: ㄉㄨㄛ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惰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