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挽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ㄌㄚㄖㄨˊ:「ㄨㄢˇㄍㄨㄥ」、「ㄌㄧㄤˇㄖㄣˊㄕㄡˇㄨㄢˇ˙ㄓㄜㄕㄡˇ。」
  2. ㄋㄧㄡˇㄓㄨㄢˇㄍㄞˇㄅㄧㄢˋㄖㄨˊ:「ㄨㄢˇㄐㄧㄡˋ」、「ㄨㄢˇㄏㄨㄟˊ」、「ㄌㄧˋㄨㄢˇㄎㄨㄤˊㄌㄢˊ」。
  3. ㄐㄩㄢˇㄑㄧˇㄖㄨˊ:「ㄨㄢˇㄑㄧˇㄒㄧㄡˋ˙ㄗ」。
  4. ㄉㄠˋㄙˇㄓㄜˇㄊㄨㄥㄨㄢˇ」。ㄖㄨˊ:「ㄨㄢˇㄍㄜ」、「ㄨㄢˇㄌㄧ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挽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ǎn
解釋:
  1. 拉、引。
    【例】牽挽、挽弓、挽手同行
  2. 捲起。
    【例】挽袖
  3. 繫、盤結。通「綰」。
    【例】挽髮、挽髻
  4. 哀悼死者的。通「輓」。
    【例】挽歌、挽聯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ǎn
解釋:
[動]
1.拉、引。如:「挽車」。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2.捲起。宋.蘇軾〈送周朝議守漢州〉詩:「召還當有詔,挽袖謝鄰里。」
3.繫、盤結。通「綰」。如:「挽髮」。《老殘遊記》第九回:「道士挽了個髻,叫人一望而知……是道士。」
[形]
哀悼死者的。通「輓」。如:「挽歌」、「挽聯」、「挽詞」。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bá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採、拔、摘取。
  2. [[動] ] 推動、拉動。
  3. [[動] ] 挽回。
  4. [[動] ] 因為任性使氣而轉身掉頭離開。
  5. [[動] ] 留取、節制。
  6. [[動] ] 硬撐。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拉、引。如:「挽車」。《玉篇.手部》:「挽,引也。」《莊子.天運》:「彼必齕齧挽裂,盡去而後慊。」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2. 薦引。《新唐書.卷一三二.列傳.沈既濟》:「時給事中許孟容、禮部侍郎權德輿樂挽轂士,號『權許』。」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又無相知有氣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於窮裔。」

3. 扭轉、挽回。《明史.卷二四.莊烈帝本紀二》:「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清史稿.卷一二○.食貨志一》:「例當查參,而積習挽回不易。」元.王惲〈挽李子陽〉詩二首之二:「筆端力挽狂瀾倒,袖裡親攜太華來。」

4. 捲起。宋.蘇軾〈送周朝議守漢川〉詩:「召還當有詔,挽袖謝鄰里。」《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他先挽了挽袖子,把那佛青粗布衫子的衿子,往一旁一緬。」

5. 彎手鉤住。《紅樓夢》第六四回:「他父子一邊一個挽了賈母,走至靈前,又有賈珍、賈蓉跪著撲入賈母懷中痛哭。」

6. 繫、盤結。通「綰」。如:「挽髮」。《紅樓夢》第五八回:「晴雯過去拉了他,替他洗淨了髮,用手巾擰乾,鬆鬆的挽了一個慵妝髻。」《老殘遊記》第九回:「道士挽了個髻,叫人一望而知……是道士。」

7. 哀悼死者。通「輓」。如:「挽聯」、「挽詞」。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張湛好於齋前種松柏,時袁山松出遊,每好令左右作挽歌。時人謂:『張屋下陳屍,袁道上行殯。』」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樂府》:「至於斬伎鼓吹,漢世鐃挽,雖戎喪殊事,而並總入樂府。」《新五代史.卷四四.雜傳.丁會》:「少工挽喪之歌。」

@A04079

注音: ㄨㄢ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挽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