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瀉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ㄝˋㄊㄧˇㄒㄧㄤˋㄒㄧㄚˋㄐㄧˊㄌㄧㄡˊㄖㄨˊ:「ㄑㄧㄥㄒㄧㄝˋ」、「ㄧˊㄒㄧㄝˋㄑㄧㄢㄌㄧˇ」、「ㄕㄨㄟˇㄧㄣˊㄒㄧㄝˋㄉㄧˋ」。
  2. ㄌㄚㄉㄨˋ˙ㄗㄖㄨˊ:「ㄈㄨˋㄒㄧㄝˋ」、「ㄕㄤˋㄊㄨˋㄒㄧㄚˋㄒㄧㄝ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瀉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è
解釋:
  1. 水向下急流。
    【例】傾瀉、一瀉千里
  2. 拉肚子。
    【例】腹瀉、上吐下瀉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è
解釋:
[動]
1.水向下急流。如:「傾瀉」、「一瀉千里」。宋.陸游〈雨夜〉詩:「急雨如河瀉瓦溝。」
2.拉肚子。如:「腹瀉」、「上吐下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à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水向下急流。
  2. [[動] ] 拉肚子,是比較文雅的說法。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水向下急流。如:「傾瀉」、「大雨如瀉」。《玉篇.水部》:「瀉,傾也。」宋.陸游〈雨夜詩〉:「急雨如河瀉瓦溝。」《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難蘇學士》:「回時乘著水勢,一瀉千里,好不順溜。」

2. 抒發、傾吐。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暢道是舊恨連綿,新愁鬱結;別恨離愁,滿肺腑,難淘瀉。」《水滸傳》第四○回:「呼酒謾澆千古恨,吟詩欲瀉百重愁。」

3. 拉肚子。如:「上吐下瀉」。《鏡花緣》第四○回:「多九公因喫了靈芝,只覺腹瀉不能前去。」

注音: ㄒㄧㄝ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瀉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