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鶻突 - 教育百科
ˊ
ˊ
  • 漢語拼音 hú t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ú tú
解釋:
1.混亂、不清楚。《朱子語類.卷四.人物之性氣質之性》:「則此理本善,因氣而鶻突;雖是鶻突,然亦是性也。」《聊齋志異.卷二.嬰寧》:「設鶻突官宰,必逮婦女質公堂,我兒何顏見戚里?」也作「糊塗」。
2.一種用麵粉捍成薄皮,內包肉餡,煮熟後即可食用的食品。也稱為「餛飩」。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鶻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