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白鬚小黃紋弄蝶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白鬚小黃紋挵蝶 Celaenorrhinus ratna 為稀有種,與同屬種類比較起來,觸角錘部的白斑最為明顯。前翅背面中央有兩個明顯的白斑,分別是「心型」及「菱形」,雌、雄蝶的外形相似,但雌蝶前翅的灰白色斑較大。幼蟲的寄主植物為蘭崁馬藍 ,關於幼生期之習性尚待查明。成蟲主要發生期在夏、秋兩季,警戒性高,常躲匿於樹林、草叢間, 喜訪花吸蜜 ,並有在葉上吸食露水的習性。本種分布於台灣海拔800~1800公尺的山區,主要出現於夏季,除台灣外,喜馬拉雅山區亦有該蝶分布。
知識 1:
皆陸生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白鬚小黃紋弄蝶
世界地理分布: 喜馬拉雅山區
中文亞科名: 花弄蝶亞科
中文亞綱名: 有翅亞綱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鱗翅目
中文科名: 弄蝶科
中文綱名: 昆蟲綱
中文門名: 節肢動物門
學域-大分類: 動物-昆蟲類
拉丁亞科名: Pyrginae
拉丁亞綱名: Pterygota
拉丁屬名: Celaenorrhinus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Lepidoptera
拉丁科名: Hesperiidae
拉丁種小名: ratna
拉丁綱名: Insecta
拉丁門名: Arthropod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