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鬷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ㄌㄧˋ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9
  • 漢語拼音 zō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ōng
解釋:
[名]
1.釜類的器皿。《說文解字.鬲部》:「鬷,鬴屬。」
2.姓。如春秋時鄭國有鬷蔑。
[動]
聚集。《詩經.陳風.東門之枌》:「穀旦于逝,越以鬷邁。」唐.張說〈弔國殤文〉:「鬷六校之飛將,鎮五營之勁卒。」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ㄗㄨㄥ

1. 釜類器皿。《說文解字.鬲部》:「鬷,釜屬。」

2. 聚集。《集韻.平聲.東韻》:「鬷,緫(總)也。」《詩經.陳風.東門之枌》:「穀旦于逝,越以鬷邁。」唐.張說〈弔國殤文〉:「鬷六校之飛將,鎮五營之勁卒。」

3. 姓。如春秋時鄭國有鬷蔑。

㈡ㄗㄨㄥˇ

草名。可用以製席。《爾雅.釋草》:「枹霍首、素華,軌鬷。」晉.郭璞.注:「生海邊,似莞藺,今南越人采以為席。」

注音: ㈠ㄗㄨㄥ ㈡ㄗㄨ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鬷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