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尖吻鯖鯊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尖吻鯖鯊
英文名: Isurus oxyrinchus
描述:
體呈紡錘型,軀幹較粗壯,頭、尾漸細細小。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窪;尾柄具側突。吻長而尖突。眼大,圓形,無瞬膜。鼻孔小,近於眼端。口裂寬,深弧形;唇褶約為頜長之半。頜齒側齒而尖銳;前端齒頭細長彎曲,後端齒頭短寬,三角形;無側齒頭;每側每列約10-12個,2-3列使用。噴水孔細小,位於口角上方。背鰭2個,第一背鰭中大,起點與胸鰭後端相對,後緣凹入,上角略尖圓,下角尖突;第二背鰭很小,基底中部與臀鰭起點相對,後緣微凹入,上角鈍圓,下角延長尖突;胸鰭寬大而延長型,鐮刀狀,但略短於頭長,後緣凹入,外角鈍尖,內角鈍圓;尾鰭寬短,尾椎軸稍上揚,上尾叉較長大,由上葉、尾椎軸及下葉中部組成;下尾叉較短小,由尾鰭下葉前部的突出部分組成,中、後部間具缺刻。體背側青灰色;吻腹側及腹部淡色至白色。
分布:
廣泛分布於世界各溫帶及熱帶海域。臺灣南部、北部、東北部及東部海域有分布。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