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十二指腸 - 教育百科
ˊ
ˋ
ˇ
ˊ
shí èr zhǐ chá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í èr zhǐ cháng
解釋:
  1. 小腸的第一段。上接胃,下連空腸,長約十二指橫徑,形狀略像英文字母C字,是小腸中最短、最寬和最固定的地方,也是最主要的吸收養分之處。
    【例】食物進入小腸,在十二指腸消化後,就可被身體吸收了。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十二指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í èr zhǐ cháng
解釋:
小腸的上段部分。上接於胃,下連空腸,長約十二指橫徑,形狀略像英文字母C字,是小腸最主要的吸收養分之處。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十二指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p-jī-tsí-tn̂g/si̍p-lī-tsí-tn̂g
又音: tsa̍p-jī-tsí-tn̂g/tsa̍p-lī-tsí-t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小腸的上段部分,上接胃,下連空腸,長度大約是十二個指頭長,形狀為C形,是小腸最主要的吸收養分的地方。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十二指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十二指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