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蝌蚪 - 教育百科
ˇ
kē dǒu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ē dǒu
解釋:
  1. 蛙或蟾蜍的水生幼體。背為黃褐色或黑色,身體呈橢圓形,有鰓,尾巴大而側扁。大多為草食。成長時先生後肢,再生前肢,尾巴逐漸縮小到不留痕跡,最後變成蛙或蟾蜍。
    【例】老師要學生飼養蝌蚪,並且加以觀察和記錄它的生長狀態。 △科斗、蝌子、懸針◎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蝌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ē dǒu
解釋:
蛙或蟾蜍的水生幼體。背面黃褐色或黑色,體橢圓,尾大而側扁。大多為草食。成長時先生後肢,尋生前肢,尾漸縮小至不留痕跡,最後變成蛙或蟾蜍。也稱為「科斗」、「蝌子」、「懸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蝌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相關閩南語 (大)肚胿 仔肚胿仔 相關客家語 𧊅蠕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