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自立 - 教育百科
ˋ
ˋ
  • 漢語拼音 zì l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ì lì
解釋:
  1. 以自己的力量獨立生活。
    【例】大學畢業後,他開始學習自立。
  2. 自己冊立。
    【例】西漢末年,王莽篡漢,自立稱帝。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自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ì lì
解釋:
1.自己冊立。《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煬帝弒了父親,淫了父妾,自立為帝,荒淫無度。」《三國演義》第一三回:「李傕不奉詔,欲弒君自立。」
2.以自己的力量立身於世。《文明小史》第三九回:「他既然讀書,曉得了道理,自己可以自立,那個敢欺負他?」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自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ū-li̍p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以自己的力量獨立解決問題,不依賴他人。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自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自立
相反詞 仰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