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醒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ㄘㄨㄥˊㄕㄨㄟˋㄇㄧㄢˊㄓㄨㄥㄏㄨㄟㄈㄨˋㄐㄩㄝˊㄖㄨˊ:「ㄕㄨㄟˋㄒㄧㄥˇ」、「ㄧˊㄐㄧㄠˋㄒㄧㄥˇㄌㄞˊ」。
  2. ㄋㄠˇㄓㄨㄥㄧˋㄕˋㄏㄨㄟㄈㄨˋㄑㄧㄥㄔㄨˇㄖㄨˊ:「ㄊㄚㄑㄧㄥㄒㄧㄥˇㄍㄨㄛˋㄌㄞˊ˙ㄌㄜ。」
  3. ㄒㄧㄢˇㄇㄧㄥˊㄑㄧㄥㄔㄨˇㄖㄨˊ:「ㄒㄧㄥˇㄇㄨˋ」。
  4. ㄧㄡˊㄇㄧˊㄏㄨㄛˋㄓㄨㄢˇㄨㄟˊㄑㄧㄥㄔㄨˇㄖㄨˊ:「ㄐㄩㄝˊㄒㄧㄥˇ」、「ㄒㄧㄥˇㄨˋ」、「ㄊㄧˊㄒㄧ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醒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ǐng
解釋:
  1. 意識恢復到清晰的狀態。
    【例】睡醒、清醒、甦醒
  2. 使覺得清明。
    【例】醒眼、醒目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ǐng
解釋:
[動]
1.酒醉或昏迷後恢復正常。如:「甦醒」、「清醒」。《左傳.僖公二十三年》:「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2.睡眠狀態結束或尚未入睡。如:「你還醒著嗎?」。唐.韓愈〈東都遇春〉詩:「朝曦入牖來,鳥喚昏不醒。」
3.覺悟、明白。如:「覺醒」、「醒悟」。
[形]
顯明、清楚。如:「醒目」、「醒眼」。
注音:
漢語拼音: xīng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énn/tshí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結束睡眠狀態。
  2. [[動] ] 從酒醉、麻醉或昏迷的狀態下恢復正常。
  3. [[量] ] 計算睡眠次數的單位。
音讀: sí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