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40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道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胡亂批評、議論。唐.宋尚宮《女論語.學禮章第三》:「莫學他人不知朝暮,走遍鄉村三道四。」也作「五道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言語或文字來解釋明白。《初刻拍案驚奇》卷五:「今當與公明,公前生是個大商,有二千萬貲財。」《紅樓夢》第六八回:「你就願意給,也要三媒六證,大家明,成個體統纔是。」
2.解釋的文字。如:「新機器上附有一張用法明。」
動機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機是引發行動的一種衝動、慾望與需求。常以「動機」詮釋個體的行為表徵。以大腦習性、歸囚與分類化之機制運作,形成不同學派和意向性的動機學和理論。例如教育領域著重探討「學習動機」;企管領域將動機研究納入激勵人力資源項目。現今動機學的主要內容如下:1.驅力減低(drive reduction theory),或稱驅力還原論:Clark Hull於1943、1952提出,主張個...
痴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作痴人前夢,意指對傻子夢話,多生誤會。後轉為痴人夢,比喻愚者所的不合實際之空談。《封神演義》第五三回:「鄧將軍,你這篇言詞,真如痴人夢。」《鏡花緣》第一八回:「甚至此書一出,群書皆廢,何至如此?可謂痴人夢。」也作「痴兒夢」。
形式訓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十八世紀時,有些教育學者認為心智可由練習而強化其功能,正如人體的肌肉可由鍛鍊而變得更強壯一樣。此種法稱為形式訓練,是學習遷移最早的理論之一。
  信服形式訓練的教育學者認為學校教材的選擇不必重視實用價值,只要重視其對心智訓練所具備的功能即可。亦即教師若認為記憶是一項重要的心智能力(官能),就應該選一些有助於記憶訓練的教材讓學生練習。在此理念之下,歐美許多學校的老師普遍重視拉丁文和數學的教學,認為這兩種科目對於記憶、推理、邏輯思考等心智訓練具有相當大的遷移效果。當時的教育學者深信人的心智能力只要加以訓練,使其發展得更好,就可遷移到同性質的所有問題上。因此學校教育的目的只是在...
長道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意議論別人的是非、好壞。元.無名氏《神奴兒》第一折:「俺倒不言語,他倒長道短的。」也作「白綠道」、「數黑論黃」、「數黃道白」、「數黃道黑」、「白道綠」、「白道黑」、「短論長」、「黃道黑」、「長論短」、「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輾轉述。《三國演義》第七一回:「曾在當陽長坂知其勇者,互相傳,盡皆逃竄。」《老殘遊記二編》第五回:「途中聽人傳有這一件事,不知道確不確,請他派人密查一查。」
癡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意3 3.故事內容4 4.相似詞、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宋.釋惠洪>第九卷、癡人夢夢中夢僧伽,龍朔中游江淮間,其迹甚異。有問之曰:「汝何姓?」答曰:「姓何。」又問:「何國人?」答曰:「何國人。」唐李邕作碑,不曉其言,乃書傳曰:「大師姓何,何國人。」此正所謂對癡人夢耳。李邕遂以夢為真,真癡絕也。僧贊...
預備的教育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預備的教育論是指十九世紀由英國綜合哲學家斯賓塞(Herbert Spencer, 1820~1903)所創立的一種理論。斯賓塞以為教育的主要作用,在於預備完滿的生活(Complete living),使個人有能力經營五種完滿生活的活動,即:對於自我生存的直接活動,對於自我生存的間接活動,對於生存和教養子女的活動,參加社會或政治關係的各種活動,及休閒娛樂的活動。斯賓塞以為過去的教育活動,主在提供一些修飾性的知識,如國王的軼事、義大利的音樂、沒有實用的希臘拉丁語文,以及學究式的所謂人文知識。斯賓塞在經歷了十九世紀科學、技術帶來了莫大的衝擊後,深切地認識到,如要有效地使受教者達到前述的完滿生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自誇。《水滸傳》第二九回:「我卻不是嘴。憑著我胸中本事,平生只要打天下硬漢、不明道德的人。」《西遊記》第四二回:「你這猴頭只會嘴!瓶兒,你也拿不動,怎麼去降妖縛怪?」也作「口」。
2.胡言亂語。《金瓶梅》第四六回:「賊奴才還要嘴哩!我可不這裡閑著,和你犯牙兒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