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2.22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氾濫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河川兩側的低地當洪水發生時,常被淹沒的地帶。氾濫平常由厚層沖積層組成,主要發生於河川兩側低地常由於河川水位高漲,越過河床兩側天然堤而形成。通常氾濫平位居河川的下游地帶。例如泥羅河下游(即埃及境內)沿河寬約二十公里的地帶,年年遭受定期氾濫,所以也就尼羅河下游的氾濫平。年年洪水帶來極肥沃的土壤,在此地沖積,所以成為埃及的精華地區。中國的黃淮平是昔日黃、淮兩河及其眾多支的氾濫平。氾濫平也常成為古文明的發源地。河流兩岸在洪氾期間常有氾濫,河水越過平常的河道,向兩岸低窪地溢流,洪水所狹帶泥沙每隨洪水沉積於河岸兩側廣大平之上。凡被河水氾濫所及地區,稱為氾濫平。氾濫平在淡水河及高...
豪雨或久雨,大河兩岸常有洪氾,洪水所挾帶之泥沙,隨洪流沉積于河岸兩側廣大平之上,是為氾濫平。氾濫平可分為谷內氾濫平與平與低地氾濫平兩類,前者因谷壁上部受風化作用或雨水沖刷而後退加寬,河谷寬度增加以後,河水即有機會,進行沉積,而形成谷內氾濫平。後者乃位于廣大地區內之岩床,早已向下彎曲,形成廣大之窪槽,槽內容納深厚之沖積層,每臨洪氾季節,流量流速加大,其所挾帶大量泥沙,又遇河道蜿蜓排水滯緩,因而形成低地氾濫平
依法行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法行政則在法治之下,國家的行為若可能侵害人民之權利,則必須得到人民之同意,使得為之。只有在有法律依據的前提之下,國家的行為才具有合法性及正當性,此即依法行政則,而其下有可區分為法律優位及法律保留兩面向。(註1)目錄1 法律優位則2 法律保留則3 參考書目4 關鍵字 法律優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物的起源和根本。《漢書.卷八一.匡衡傳》:「此教化之本,風俗之樞機,宜先正者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郡國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飲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尋,得其本。」
2.推溯其本源。《管子.小匡》:「式美以相應,比綴以書,本窮末。」
3.來、本來。《兒女英雄傳》第一四回:「那道小河子北邊的一帶大瓦房,那叫小鄧家莊兒,本是二十八棵紅柳樹,鄧老爺的房子。」
4.來的版本或作者的底本。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一.詞曲部.結構》:「若是,則何以本不傳而傳其抄本也。」
5.根據。《文選.枚乘.七發》:「於是使博辯之士,本山川,極命草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343~?)名平,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人。曾做左徒、三閭大夫,懷王時,遭靳尚等人毀謗,被放逐於漢北,於是作離騷表明忠貞之心;頃襄王時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譖言而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汨羅江而死。重要著作有〈離騷〉、〈九章〉、〈天問〉等賦,對後代文學影響極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度很大,表面平坦的廣大地面。《三國演義》第一九回:「曹兵皆居高,坐視水淹下邳。」
火箭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火箭的理1.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2 亞利安5號1.3 軌道物理學1.4 *引用相關文獻* 火箭的理在轟隆隆的火箭升空聲中,阿波羅11號的太空人展開了歷史之旅-1969年7月20日,太空人阿姆斯壯成為第一位在月球上行走的人類。在這段登月旅程剛開始的120秒,平均每秒有3噸的燃料進入農神5號火箭五具F1引擎燃料室中,這些引擎在火箭升空產生相當於32價波音747客機起飛所需的推力。如今火箭依然依靠化學反影產生推力,並藉由電腦監控著發射爬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心理學上指個人學習過程中,表現會逐漸進步,但進步的幅度會逐漸減緩,達到某一程度時,呈現進步停滯的狀況,這個時期稱為學習的「高期」。
動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為某事物活力的來源。如:「思想是精神的動力。」
槓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槓桿理(註1)1.1 發明槓桿理的科學家1.2 槓桿(註2)1.3 *參考文獻* 槓桿理(註1)1. 力臂與力(重量)成反比。換句話說就是,小重量是大重量的多少分之一重,長力臂就應當是短力臂的多少倍長。所以只要取得適當的槓桿長度,任何重量都可以用很小的力量舉起來。2. 當槓桿保持靜止平衡狀態時,其所受順時鐘方向的力與逆時鐘方方向的力矩大小相等。 發明槓桿
現象學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象學還或稱超驗還(transcendental reduction)、觀念(或本質)還(eidetic reduction),是胡塞爾(E. Husserl, 1859~1938)現象學(phenomenology)中的重要哲學方法。「還」一辭略同於「存而不論」(epoché)(參見「現象學的存而不論 」)、「放入括弧」(parenthesizing)、「排除」(exclusion);但不同於自然主義或實徵論(positivism)所謂的「化約」(reduction)。現象學的還法在排除、擱置自然態度(參見「自然態度」)與事實世界,以期回歸認知自我的超驗主體性(transcen...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