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恢復狀。如:「經過這次大變動,想要復已經很難。」
「豫、時、孫、摩」的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學記]中說:「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凌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指教學要能防範於未然,把握學生學習動機因勢利導,順應學生個別差異,及與同學之間互相切磋等,並須避免交狎狂之友,而導致荒廢學業。還要能重視學習過程中與同學之間「相觀而善」,取長補短等。
  [學記]中非常重視教學時「豫、時、孫、摩」這四項教學則。所謂「豫」是指預防,「時」是指時機,「孫」是指適應,「摩」是指觀察。「禁...
類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類化則」是重要的教學則之一;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輔導學生利用舊經驗與新經驗之間的類似點幫助新經驗的學習,或是將多個類似經驗歸納成一個概括性的說明,即是類化則的應用。
  類化則之發展是依據心理學上的「統覺作用」(apperception),即是指個體根據舊有的經驗來解釋新事物,並且融合新經驗,使其成為一有組織的機體。此種作用實際上不僅止於「以舊釋新」的功能,因為在此一機體組織的過程中,除了新經驗固然為舊經驗所同化,而舊經驗亦為新經驗所證實,或修正,其中甚而包含分析、比對、判斷、選擇、評估等作用。對人類的學習而言,類化作用的意義乃在於透過舊經驗的擴大,從同類事物中析出類似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寬恕諒解。《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卑職不敢擅專,還望黎大人諒。」《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四回:「一點點下情,想來當世君子,總可以諒我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情發生的因由。《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陳木南聽了,纔知道這個故。」《文明小史》第三○回:「那般荒亂,都是法律不講究的故。」也作「緣故」。
2.意外、變故。《程乙本紅樓夢》第一○○回:「要是他急出個故來,不但你添一層煩惱,我越發沒了依靠了。」也作「緣故」。
公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平則是當代英國教育哲學家皮德思(R.S. Peters, 1919~)所主張的幾項高層程序則(higher order principles of procedure)之一。皮德思主張公平則是一切道德則的則,是道德正義的總則。
  皮德思在論述道德則時,特別強調道德的普遍性與可行性,是以他將道德則分為高層的程序則與低層的基本規律(basic rules):而在程序則方面,他所提出的第一項總則即是公平則。皮德思承續了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的看法,認為公平則就是「平者待之以平,不平者待之以不平」,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來因為。唐.杜甫〈古柏行〉:「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因造化功。」《文明小史》第一回:「因我們中國,都是守著那幾千年的風俗,除了幾處通商口岸,稍能因時制宜,其餘十八行省,那一處不是執迷不化,扞格不通呢?」
2.事態的起因。如:「你光猜他生你氣的因沒有用,不如直接去跟他道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火燒野。比喻禍亂勢強,難以阻遏。《晉書.卷七一.列傳.孫惠》:「猛獸吞狐,泰山壓卵,因風燎,未足方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督教的教義之一,因亞當和夏娃違背上帝命令,犯下罪過,因而失去了上帝的恩寵,此罪並流傳給後世,延綿不絕。
泰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49年泰勒(Tyler)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理》(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一書出版,將教育科學管理與行政控制導向的課程理論推向高峰,其課程設計模式形成「泰勒理」(Tyler Rationale,亦稱為「泰勒法則」或「泰勒理論」)。泰勒重視「課程即目標」的課程意義,強調課程設計的第一步是以行為主義觀點來確立明確的行為目標,並依這些目標來選擇教材、組織及設計教學內容、發展教學程序,最後實施教學評量。當某一目標沒有達成,課程設計者就必須重新檢討這個過程,可能重訂目標、或是重新選擇活動、檢討評量。  依泰勒的看法...
黃炳煌譯(1986)。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理,R. W. Tyler著。台北:桂冠。
Goodlad, J. (1979). The scope of the curriculum field. In: Goodlad J. I. et al., Curriculum inquiry: the study of curriculum practice.(pp.17-41). N. Y.: McGraw-Hill.
Tyler, R. W. (1949).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Chicage: U...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