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吳下阿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蒙,指三國名將呂蒙。原習武略,後聽從孫權勸說,篤學不倦,幾年之後,學識英博。後以吳下阿蒙比喻人學識淺陋。[例]他如今已是聞名的學者,已非日的吳下阿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錯過、延誤。通「愆」。《文選.劉琨.扶風歌》:「惟李騫期,寄在匈奴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吸引。通「吸」。《詩經.小雅.大東》:「維南有箕,載翕其舌。」唐.李白〈早過漆林渡寄萬巨〉詩:「漏流吞翕,沓浪競奔注。」
數典忘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昭公十五年》十二月,晉荀躒如周,葬穆后,籍談為介。……文伯揖籍談。對曰:「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於王室,以鎮撫其社稷,故能薦彝器於王。晉居深山,戎狄之與鄰,而遠於王室。王靈不及,拜戎不暇,其何以獻器?」王曰:「叔氏,而忘諸乎?叔父唐叔,成王之母弟也,其反無分乎?……夫有勳而不廢,有績而載,奉之以土田,撫之以彝器,旌之以車服,明之以文章,子孫不忘,所謂福也。福祚之不登,叔父焉在?且而高祖孫伯黶,司晉之典籍,以為大政,故曰籍氏。及辛有之二子董之晉,於是乎有董史。女,司典之後也,何故忘之?」籍談不能對。賓出,王曰:「籍父其無後乎!數典而忘其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鼎有三足,引申為三方並立。《三國志.卷六一.吳書.潘濬陸凱傳.陸凱》:「近者漢之衰末,三家鼎立。」《晉書.卷八七.列傳.涼武昭王李玄盛》:「漢運將終,三國鼎峙,鈞天之曆,數鍾皇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體軀幹的中段部分。通「腰」。《說文解字.舁部》:「要,身中也。」《墨子.兼愛中》:「者,楚靈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忘記。《孝經.孝治章》:「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孔子家語.卷七.五刑解》:「鬥變者,生於相陵;相陵者,生於長幼無序而遺敬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驛站、客舍。《戰國策.齊策五》:「者趙氏襲衛,車舍人不休傳。」《後漢書.卷四六.郭陳列傳.陳寵》:「發人修道,繕理亭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光耀的、顯赫的。《晉書.卷二○.禮志中》:「周康王始登翌室,猶戴冕臨朝。」《文選.左思.魏都賦》:「顯仁翌明,藏用玄默。」
中流砥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匹馬。 (5) 挈:音ㄑ|ㄝˋ,提、舉。〔參考資料〕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注》砥柱,山名也。禹治洪水,山陵當水者,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過。山見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