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36.31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般指共產政權實施強制勞動造的場所。將所謂的反革命分子和刑事犯集中,強迫勞動生產,進行政治思想造等活動。中共勞動造制度出現於1960年代,現已廢除。也稱為「勞場」、「勞農場」、「勞動農場」。
十六世紀舊教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六世紀舊教的教育革,是對於新教革的回應或是奮發圖強反擊的表現。天主教在特倫特的宗教會議(Church Council of Trent, 1545~1563)後,對當時的教會進行徹底的組,但在十六世紀對教育活動影響較大的只有羅耀拉(Saint Ignatius of Loyola, 1491~1556)在一五三四年創立的耶穌會(The Society of Jesus);其餘如拉沙爾(J.B. de La Salle)領導的基督教兄弟會學校(Institute of the Brothers of the Christian Schools),和法國皇港(Port-Royal)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更換版面形式。如:「這本雜誌決定在明年版,屆時將以嶄新風貌呈現在讀者面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嫁。《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既是嫂嫂適他人,只得教媒人與婚主訂議,挈取成保自隨,乃為便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更換。《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向後換我家門風,也是一場好事。」
風移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轉移風氣,變習俗。《三國志.卷二三.魏書.和常楊杜趙裴傳.杜襲》:「杜襲字子緒,潁川定陵人也。曾祖父安,祖父根,著名前世。」裴松之注引〈先賢行狀〉:「遷濟陰太守,以德讓為政,風移俗。」
小學學制革(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學學制革係指初等教育學校制度的變動。一九二二年〔壬戌學制〕規定的四二分段的小學六年制(即頭四年為初小,末二年為高小),一直沿用至一九五○年。一九五一年政務院〔關於革學制的決定〕,規定小學學制為五年一貫制。教育部據此於一九五二年指示全國小學自一九五二年一年級新生起普遍推行五年一貫制,並要求爭取到一九五七年秋季將小學全部為五年一貫制。然而到一九五三年一月,政務院提出了「整頓鞏固、重點發展、提高質量、穩步前進」的文化教育政策,並以此作為整頓小學的指導方針。中共中央政治局於是年五月舉行會議討論教育工作,指出「五年一貫制實行過早,應推遲」。政務院在同年十二月的政務會議上通過〔關於整頤和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關、團體變更原有的組織或人員。如:「內閣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次以後的另一次。如:「這回您另有行程,次再來拜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原來說話的內容。《文明小史》第二九回:「起先替家裡的人說得太矜張,不好口,又恐被那王家表弟所笑。」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