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24.9994 ms
共 1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命面提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們永遠記住我的吩咐。」後來「耳提面命」這句成語,就從詩中「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懇切教誨。
|
無所不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切都納入、包容。《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貶爵安鄉侯」句下裴松之注引《魏書》:「朕於天下無所不容,而況植乎?」清.龔自珍〈太倉王中堂奏疏書後〉:「是故君父之慈臣子,無所不容,教誨委曲,至夫斯極。」
|
承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受教誨。《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願安承教。』」《戰國策.趙策二》:「承教而動,循法無私,民之職也。」
|
沽名干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沽名釣譽」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沽名釣譽」係由「沽名」及「釣譽」二語組合而成。
「沽名」在《廙別傳》中可見。三國時期的劉廙,見到弟弟劉偉與魏諷交好,就勸諫他說:「結交朋友最大的好處,就是在於學習別人的賢能之處。然而現在的人只知道結黨營私,不論人品,完全違背聖人的教誨。我看魏諷這個人,不修養自己的德行,只知道與人結交應酬,虛浮而不切實際,是個故意做作以謀取名聲的人。我勸你要謹慎小心,不要再和他往來了!」但是劉偉沒有聽從,後來魏諷果然謀反,劉偉也牽連被殺。
「釣譽」則見於《漢書.卷五八.公孫弘卜式兒寬傳.公孫弘》。公孫弘是漢初的丞相,輔佐君王,奉行儉約,輕視財富,重視仁義,功...
|
感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化教誨。[例]受到恩師的感訓,他發誓要力爭上游,出人頭地。
|
教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元、明、清時,府、州、縣學教授、學正、教諭、訓導等掌教誨曉諭之職者,通稱為「教官」。
|
沽名吊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沽名釣譽」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沽名釣譽」係由「沽名」及「釣譽」二語組合而成。
「沽名」在《廙別傳》中可見。三國時期的劉廙,見到弟弟劉偉與魏諷交好,就勸諫他說:「結交朋友最大的好處,就是在於學習別人的賢能之處。然而現在的人只知道結黨營私,不論人品,完全違背聖人的教誨。我看魏諷這個人,不修養自己的德行,只知道與人結交應酬,虛浮而不切實際,是個故意做作以謀取名聲的人。我勸你要謹慎小心,不要再和他往來了!」但是劉偉沒有聽從,後來魏諷果然謀反,劉偉也牽連被殺。
「釣譽」則見於《漢書.卷五八.公孫弘卜式兒寬傳.公孫弘》。公孫弘是漢初的丞相,輔佐君王,奉行儉約,輕視財富,重視仁義,功...
|
金石之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珍貴的勸告或教誨。《三國演義》第六○回:「玄德乃恍然曰:『金石之言,當銘肺腑。』」也作「金玉良言」。
|
不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忠誠、不忠心。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因數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讓三老孝悌以不教誨之過。」《三國演義》第五三回:「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
|
鄙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自謙之詞。《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三國演義》第三八回:「望先生不棄鄙賤,曲賜教誨。」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