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誨     
瀏覽人次:18963 收藏人次:1036240
教導訓誨。《書經.無逸》:「古之人猶胥訓告,胥保惠,胥教誨。」《三國演義》第三八回:「望先生不棄鄙賤,曲賜教誨。」
諄諄教誨     
瀏覽人次:63142 收藏人次:1606386
懇切耐心的指導、教誨。如:「老師諄諄教誨,使我們獲益良多。」
教誨多術     
瀏覽人次:1208 收藏人次:0
  「教誨多術」語出[孟子‧告子下];孟子曰:「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
  「教誨多術」是孟子所主張的教育方法之一;孟子認為教導學生的方法有很多種,如果教師認為一個人不堪教誨,雖然用盡其他方法,他卻全然不受教,那麼就表明不教他,不教他其實也是一種教導方式,使學生因受到刺激,退而自己修省,改過而為善,同樣可以達到教誨的目的。依此而言,不教的方式雖然看起來好像是挫折,實則其目的仍然在成全學生,使之醒悟而走向正途,其中還是存有深意的。
  不過要注意的是:「不屑之教」不是輕易應用的方式,也未必對每個學生都能產生正面的激勵作用,因此教師應在深入了解、掌握...
教誨     
瀏覽人次:100 收藏人次:0
監獄內從事於受刑人輔導工作的社工人員。
    
瀏覽人次:41483 收藏人次:5830594
1.訓誨、誘導。如:「教導」、「教誨」。《孟子.離婁上》:「古者易子而教之。」
    
瀏覽人次:18763 收藏人次:926327
1.教導、勸導。如:「教誨」、「誨人不倦」。《左傳.襄公三十年》:「我有子弟,子產誨之。」
一傅眾咻     
瀏覽人次:49573 收藏人次:3952518
一人教誨時,眾人在旁喧擾。比喻學習受到干擾,成效不佳,或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語本《孟子.滕文公下》:「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
沽名釣譽     
瀏覽人次:47056 收藏人次:4881029
「沽名釣譽」係由「沽名」及「釣譽」二語組合而成。
「沽名」在《廙別傳》中可見。三國時期的劉廙,見到弟弟劉偉與魏諷交好,就勸諫他說:「結交朋友最大的好處,就是在於學習別人的賢能之處。然而現在的人只知道結黨營私,不論人品,完全違背聖人的教誨。我看魏諷這個人,不修養自己的德行,只知道與人結交應酬,虛浮而不切實際,是個故意做作以謀取名聲的人。我勸你要謹慎小心,不要再和他往來了!」但是劉偉沒有聽從,後來魏諷果然謀反,劉偉也牽連被殺。
「釣譽」則見於《漢書.卷五八.公孫弘卜式兒寬傳.公孫弘》。公孫弘是漢初的丞相,輔佐君王,奉行儉約,輕視財富,重視仁義,功勞甚大,因此在平帝時王元后的詔書中,曾經讚許公孫弘行...
循循善誘     
瀏覽人次:43987 收藏人次:1958098
語本《論語.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指循序漸進的誘導。《文選.劉孝標.辯命論》:「瓛則關西孔子,通涉六經,循循善誘,服膺儒行。」《浮生六記.卷一.閨房記樂》:「先生循循善誘,余今日之尚能握管,先生力也。」也作「恂恂善誘」、「循循誘人」。
    
瀏覽人次:37790 收藏人次:6082769
2.比喻老人、年長的人。《史記.卷四.周本紀》:「瞽史教誨,耆艾脩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養氣》:「凡童少鑒淺而志盛,長艾識堅而氣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