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18.350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春風化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時雨春風注音︰ㄕˊ ㄩˇ ㄔㄨㄣ ㄈㄥ漢語拼音︰shí yǔ chūn fēng釋義︰即「春風化雨」。見「春風化雨」條。 01.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中.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今教童子,必使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譬之時雨春風,霑被卉木,莫不萌動發越,自然日長月化。」 02.清.袁枚〈再答尹公書〉:「倘節屆清明,此身與草木同茂,定當先詣平泉領略時雨春風,以捐除宿疾也。」
冠冕堂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有所誅,吾言取之則取,斬之則斬。」於是當選士馬日,監御史1>與護軍2>諸校列坐堂皇3>上,建從走卒至堂皇下拜謁4>,因上堂〔皇〕,走卒皆上。建指監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斬之。」遂斬御史。 〔注解〕 (1) 監御史:監軍御史,監督軍務的官吏。 (2) 護軍:護軍將軍,漢代於出征時為協調諸將領而置。後漸變為與領軍並置,握中央軍權,並負有守護宮城之責。 (3) 堂皇:古代官員辦事的大堂。 (4) 拜謁:拜見。謁,音|ㄝˋ。
咎由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士。與使斶為勢,不如使王為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貴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聞君子之言,乃今聞細人之行,願請受為弟子。且顏先生與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
鞠躬盡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鞠躬」:《論語.鄉黨》1>入公門,鞠躬2>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門3>,行不履閾4>。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沒階,進,翼如也。復其位,踧踖如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 (2) 鞠躬︰彎腰行禮,此指恭敬謹慎的樣子。 (3) 中門:門的中央。 (4) 閾:音ㄩˋ,門檻。 2、「盡瘁」:《詩經.小雅.北山》1>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鮮我方將,旅力方剛,經營四方。或燕燕2>居息,或盡瘁3>事國,或息偃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近、靠近。如:「避重就輕」、「就近照顧」。《易經.乾卦.文言曰》:「水流濕,火就燥。」唐.孟浩然〈過故人莊〉詩:「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義憤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略,使我氣填膺1>。長策2>竟不用,高才徒見稱。一朝知己達,累日詔書徵。羽翮忽然就,風飆誰敢凌。舉鞭嶺嶠,屈指冒炎蒸。北雁送馳驛,南人思飲冰。彼邦本倔強,習俗多驕矜。翠羽干平法,黃金撓直繩。若將除害馬,慎勿信蒼蠅。魑魅寧無患,忠貞適有憑。猿啼山不斷,鳶跕路難登。海岸出交趾,江城連始興。繡衣當節制,幕府盛威稜。勿憚九嶷險,須令百越澄。立談多感激,行李即嚴凝。離別胡為者,雲霄遲爾昇。 〔注解〕 (1) 膺:胸、內心。 (2) 長策:良好的計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病情好轉。《孟子.公孫丑下》:「今病小愈,造於朝。」《紅樓夢》第六二回:「因天氣和暖,黛玉之疾漸愈,故也來了。」
殊途同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異趣同歸注音︰|ˋ ㄑㄩ ㄊㄨㄥˊ ㄍㄨㄟ漢語拼音︰yì qū tóng guī釋義︰「趣」同「」。「異趣同歸」猶「殊途同歸」。見「殊途同歸」條。 01.《管子.形勢》:「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萬事之生也,異趣而同歸,古今一也。」 參考詞語︰異路同歸注音︰|ˋ ㄌㄨˋ ㄊㄨㄥˊ ㄍㄨㄟ漢語拼音︰yì lù tóng guī釋義︰猶「殊途同歸」。見「殊途同歸」條。 01.《文子.精誠》:「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異路而同歸,末世之學者,不知道之所體一,德之所總要,取成事之跡,跪坐而言之,雖博學多聞,不免於亂。」 02.《淮南子.本經》:「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異路而同歸...
見微知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到事情的微小跡象,就能知道它顯著的發展勢。漢.袁康《越絕書.卷一四.越絕德序外傳十八》:「故聖人見微知著,睹始知終。」《清史稿.卷五○二.藝術列傳一.柯琴列傳》:「且筆法詳略不同,或互文見意,或比類相形,因此悟彼,見微知著,得於語言文字之外,始可羽翼仲景。」也作「睹微知著」、「視微知著」。
有恃無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馮夢龍《增廣智囊.卷上.明智部.釣魚山》:「必也興屯田,葺廬舍,使民見可之利,而又置訓練之將,嚴互援之條,使武備飭而有恃無恐,民誰不欣然而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