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74.15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中樞神經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酒精、巴比妥鹽與非巴比妥鹽類鎮靜劑、安定劑及吸入劑在化學上雖種類不同,但在藥理上則大部分相似。藥理的反應包括對行為的抑,服用低劑量後的降低憂慮,服用中劑量後的鎮靜及運動失調,服用高劑量後的麻醉及昏迷。酒精是最常被濫用的中樞神經抑劑,在美國約有百分之十一至百分之十六的人曾經有酒精濫用的問題。而巴比妥鹽類鎮靜劑是僅次於酒精最易被濫用的中樞神經抑劑,再其次是非巴比妥鹽類鎮靜劑,這可能是由於非巴比妥鹽類鎮靜劑較不易取得之故。使用巴比妥鹽類及非巴比妥鹽類鎮靜劑者,通常也使用其他種成癮性藥物。
  中樞神經抑劑會作用在中樞神經系統,其作用主要是抑大腦的心理運動活動,並解除緊張及焦慮...
約增強-代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代酬」作用。綜觀Wolfe的猩猩實驗其歷程可分下列三階段:1. 約定獲取代幣的行為目標實施代幣的首要工作,就是先跟子女或學生約定獲取代幣的行為規範,以確立目標行為,使學童可藉代幣之增強力量而逐漸建立師長、父母心目中的良好行為。2. 運用代幣顯示行為的報應冠系當個體出現合格的行為,應立即以代幣來增強其行為後果;若出現不合格的行為,宜依規定扣回代幣,以嚇阻不合格行為的發展。應用時應注意下列原則:(1) 合格行為一旦出現時,應立即給予代幣,反之則扣回。(2) 促進了解代幣兌換的功能。(3) 責成受訓者累積代幣。(4) ...
終產物回饋抑作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為回饋抑作用(Feedback inhibition)。一種生物細胞利用代謝作用的產物以抑一連串反應過程中早期酵素活性的調節機,也就是說當終產物的量逐漸累積時,它會再形成的速率就逐漸減緩。(T. D. Brock et al. (ed.),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 7th ed ,1994)
十二年(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二年係包括小學、初中和高中在內的一種學。在中國大陸主要有六三三和五四三兩種十二年。六三三指小學六年、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於一九二二年起開始採用。政務院一九五一年[關於改革學的決定]雖規定小學修業年限為五年一貫,但一九五三年[關於整頓和改進小學教育的指示]決定小學停止推行五年一貫,繼續沿用六年,故中小學學仍為十二年。一九五八年開始縮短學的改革試驗,一般採用中小學十年,但自一九八一年起又逐步恢復中小學十二年,城市學校尤以六三三為主。
  五四三指小學五年、初中四年和高中三年的學,合為十二年。一九八○年後,遼寧、吉林、北京等省市開始進行中小學五四...
委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機關的事權或最高決策權,委交若干人組成合議體來共同負責者,稱為「委員」。如議會、各種委員會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服別人而使自己得到勝利。《文選.揚雄.趙充國頌》:「料敵勝,威謀靡亢,遂克西戎,還師于京。」《文選.任昉.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或勝帷幄,或門人加親,或與時抑揚,或隱若敵國。」
總量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環境污染總量管(或簡稱總量管)是根據一個地區的污染物容許排放總量,對各污染源的排放,所作的管理度。管理方法是依據一個地區污染物容許排放總量,分配給各污染源,規定其最大容許排放量,發放排放許可,然後監管每個污染源每日排放總量,不得超過許可量。總量管優點是與環境品質標準相關聯,在排放量的控上寬、嚴適度,並可避免濃度管所引起的不合理稀釋排放、浪費資源等問題。但管時,必須同時監測排放流量和濃度,增加執行的工作量和困難度。
北韓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韓的學校度依其教育發展狀況可分為三個時期,分述如下:
1.基礎建立時期(1941~1953):在一九四五年獨立後,「北韓臨時人民委員會」就開始定教育系統,其所宣布的第一個教育政策為〔教育臨時法〕,目標在於加強國家主義,並宣示共產主義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其後,在一九四六年頒布〔二十項政策綱要〕,內容主要為普及義務教育,並在政府的領導下建立各種特殊的學校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平壤建立了金日成大學(Kim Ir Sung University)。到了一九四九年,重新定了一套新的學校系統,其中包括了五年的人民學校、三年的初等中學、三年的高等中學與四年的學院或大學。除了這個基本系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父親去世,家人在家遵守喪
2.君王之令。《南史.卷二九.蔡廓傳》:「陛下自殺賊,臣自葬周旋,既犯嚴,政當甘於斧鉞耳。」
英國十九世紀初等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國十九世紀初等教育度,在英國初等教育發展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英國在十九世紀時提供初等教育的機構,主要是各教派所設立的學校,稱為自願學校(voluntary schools);其次是一些慈善機構及個人所進行的相當於初等教育的活動。一八七○年〔初等教育法案〕(Elementary Education Act, 1870)通過,開始了英國國家辦理教育之濫觴,也規範了初等教育的強迫性質。
  一八七○年之法案規定,凡是沒有自願學校及任何初等教育提供的地方,均應設立學校董事會(School Boards),及設立董事會學校(Board Schools)。所以在一八七一年即開始出現了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