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樂不思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蜀漢亡後,後主劉禪被送往洛陽,司馬昭設待禪,作蜀漢故技於前,禪樂在其中,司馬昭因而問禪:「是否思蜀?」禪答:「此間樂,不思蜀。」典出《三國志.卷三三.蜀書.後主禪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後比喻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如:「拉斯維加斯為美國的觀光勝地,常使觀光客流連忘返,樂不思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多數人的集會、聚會。如:「會」、「晚會」、「紀念會」、「里民大會」。
物換星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寫出一篇詞藻華麗、情感豐富的文章,為初唐四傑之一。他在參加當時的洪州都督閻公在滕王閣上舉辦的一場盛時,即席寫了一篇〈滕王閣序〉,至今為人所傳頌。王勃另作了一首〈滕王閣〉詩,詩的上半部在描述滕王閣的華麗壯觀,後半部則是抒發從滕王閣引發的感嘆,「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大意是說天上的雲投影在閣前的潭水上,日光也顯得安閑暇適,但地上事物不斷地改變、時序星辰不停地轉移,不知已經過了多少寒暑。當年的李元嬰現在不知身在何處?只剩欄杆外的長江滾滾東流。後來「物換星移」就被用來比喻景物的變遷,世事的更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述說。《孟子.公孫丑下》:「我非堯舜之道,不敢以陳於王前。」《文選.古詩十九首.今日良會》:「今日良會,歡樂難具陳。」
靡靡之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到一曲美妙的音樂,問左右有無人聽過,眾人皆說沒有,衛靈公便請樂師師涓將它譜下來。到了晉國,晉平公設款待他,酒酣耳熱之際,衛靈公便要師涓演奏那新譜下來的美樂助興。師涓演奏到一半,晉國樂師師曠趕忙阻止說:「這是古代樂師師延為紂王所作的樂曲,頹廢淫蕩,足以使人喪志,是亡國之音啊!武王伐紂時,師延逃到濮水邊投河自盡,所以這樂曲一定是在濮水邊聽到的。先聽到這樂曲,國家一定會衰落,不能彈完啊!」但晉平公相當喜好音樂,要求師涓一定要彈完。聽完後又要求聽更美妙的清徵樂,師曠說:「不行!清徵樂是給道德極高的君主聽的,陛下您的德行還不夠。」愛好聽音樂的晉平公執意要聽,師曠只好演奏給他聽。在奏樂過程中,有許多隻...
同仇敵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出自《左傳.文公四年》,內容敘述甯武子婉轉批評了魯國僭用天子的歌樂。衛國的甯武子到魯國訪問,文公設款待,席間文公命樂工們演奏〈湛露〉和〈彤弓〉兩首詩歌。甯武子沒有辭謝,也沒有賦詩應和,按當時的外交禮節而言,是很失禮的。於是文公派管理禮賓事務的官員私下探問原因,甯武子說:「我以為那兩首詩歌是樂工為了練習而演奏的,因為它們是演奏於天子的會。以前諸侯在正月時,前往京師向天子朝賀,天子設奏樂,此時賦〈湛露〉,就表示諸侯願意共同抵禦天子所痛恨的人,為天子效命。天子因此賜給他們紅色和黑色的弓、箭,以彰顯他們的功勞,並設樂酬賞。現在我只是奉命來繼續兩國的友好關係,承蒙君王賜,豈敢觸犯大禮而自取罪...
投桃報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是最早的詩歌總集,採集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年間的歌謠作品和宗廟樂章,非一時一地一人所作,共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為文學總集之祖,也是當時北方文學的代表。「雅」有嚴正、高貴的意思,所以雅樂亦即正樂,有別於民間歌謠。〈大雅〉是用於朝會的樂歌,〈小雅〉則是用於饗的樂歌,此為大小雅的區別。〈抑〉一詩出自〈大雅〉,相傳是春秋衛武公所作,用以自勵之詩。周公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康叔於衛,建立衛國。康叔的八世孫姬和因為攻滅西戎有功,受周平王賜爵,是為衛武公。衛武公治理國家的態度十分開明,總是廣納百官的意見,做為施政的參考,因此得到衛國人民的愛戴,讓衛國成為春秋初年的大國。衛武公在詩中自勉道:...
別出心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獨出巧思,與眾不同。[例]這是一場別出心裁的會。
數典忘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典忘祖」的「數典」,就是舉列典故的意思。既然會舉列典故來論說事情,卻反而將自己祖先就是掌管典籍這件事都忘了。故事出自於《左傳.昭公十五年》。春秋時,晉國以荀躒和籍談為使節出使周王室,周景王設款待二人,席中所用的酒壺是魯國進貢的,景王於是問起:「各諸侯國都會進貢一些物品給王室,為什麼獨獨晉國沒有?」籍談回答:「每個諸侯國都曾領受王室的贈予,所以必須進獻寶貴的器物回饋王室的恩典。由於晉國地處深山邊塞,與王室距離遙遠,皇恩根本無從顧及,我們又窮於應付戎狄,哪有什麼東西可用來貢獻呢?」景王聽了頗不以為然,於是細數從晉國祖先開始,周朝王室曾經贈予的種種賞賜,並責問籍談:「你的先人是負責掌管國家典...
天花亂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醒世恆言.卷二○.張廷逃生救父》:「總然有了科舉,三場已畢,名標榜上。赴過鹿鳴,回到家中拜見父母,喜得褚長者老夫妻天花亂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