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97.93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嚴重情緒障礙兒童的輔方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嚴重情緒障礙兒童的輔方法輔情緒障礙兒童的方法有很多,以下就列舉幾個方法以供參考:目錄1 一、心理治療 (psychotherapy)2 二、遊戲治療 (play therapy)3 三、工作治療 (work therapy)4 四、團體治療 (group therapy)5 五、態度治療 (attitude therapy)6 六、藥物治療 (drug therapy)7 七、讀書治療 (bibliotherapy)8 關鍵字9 參考資料 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章或書本起首,用以說明中心思想的概括論述。如:「在閱讀一本書之前先看論,有助於了解書本的主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戲劇演出或影片拍攝時,負責場面調度、鏡頭安排,並指演員表演的人。如:「出身臺南的李安是國際知名的演。」
2.暗中教唆別人做事。如:「這起詐騙案件,就是由他一手演的。」
評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評鑑(Evaluation of guidance)目錄1 意義2 輔評鑑之原則3 輔評鑑之步驟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意義評鑑的工作是來審核是否達成特定的目標,而其過程是利用系統性的評估,因此在輔評鑑上,主要是利用某種標準來審核學校的輔
轉化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轉化領(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目錄1 源起2 轉化領對於班級經營的主要啟示2.1 一、賦予權力的推演2.2 二、追求卓越的意義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源起貝斯說明了轉化與互易的領的不同。轉化領者憑藉的是魅力(尊重下屬、讓下屬有參與感)、鼓舞(鼓舞部屬對組織忠誠、...
展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線自一已知點出發,閉合至另一已知點,形成連續折線者稱為展開線。倘測角與量距均無誤差產生,線計算結果必能附合於終點之坐標與方位,故又稱為附合線。此種線適用於路線、河道或狹長地帶之控制測量。若展開線自一已知點出發後,自由伸展,並不回歸至起點或閉合於另一已知點者,稱為自由展開線,習稱自由線或開放線。此種線因無方位角及位置閉合條件檢核,無法獲知其測量精度,故伸展之點數不宜過多。正規測量,非萬不得已,不宜採用。
的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葛拉松(A.A. Glatthorn)於所撰〔課程領〕(Curriculum Leadership)一書中,認為古德拉(J. Goodlad)的課程分類概念仍不太理想,於是進一步將課程區分為六類:建議的課程(recommended curriculum)、書面的課程(written curriculum)、支持的課程(supported curriculum)、教的課程(taught curriculum)、測驗的課程(tested curriculum)和習得的課程(learned curriculum)。
  教的課程乃教師於實際的教學情境中所傳授的課程,可由觀察者對教...
教育領之基本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領之基本模式(The basic model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檢視相關文獻,歷來相對於教育領所產生之模式已有一定數量與複雜度。其多半以領者、追隨者、脈絡三者間的動態互動,與產生之成果形成基本的領歷程。不揣...
生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國教育家蘭開斯特(J.Lancaster)所創,是以高年級學生來指低年級學生的團體教學方式。也稱為「小老師制」。
動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樂用語。主動機是一個有戲劇暗示性的音樂片段,它不斷在整齣歌劇中重現,用來提示或暗示句中情節或主角人物之情感發展。贊斯(F.W. Jahns)於1871年研究韋伯(Carl Maria Von Weber, 1786-1826)的音樂時,首創「主動機」這名詞,後來胡桑根(Hans Paul von Wolzogen)引用這名詞來解釋華格納(R.Wagner, 1813-1883)的歌劇《尼伯龍的指環》(Ring des Nibelungen)中之音樂觀念,雖然華格納本人比較喜歡用基本主題(Grundthema)這名詞,可是主動機已被大多數人接受並成為華格納後期作品之主要特色。華格納的主...
  主動機是在戲劇中用一個樂想來代表或象徵人、事、物、環境、感受等人間種種要素;可以用人聲或樂團的方式呈現,可以單獨出現,也可以幾個同時出現。
  這個名詞最先為德國人嚴斯(F.W. Jähns)在他談韋伯(Carl Maria von Weber, 1786~1826)的一本書中使用。但是在他以前,已有類似的名詞用來指一個在音樂作品中重複出現的樂想,例如「回憶動機」(Erinnerungsmotiv)或「固定樂想」(idée fixe)等;這些手法早在十八世紀時已可見到,十九世紀中更屢見不鮮。
  在華格納(R. Wagner)後期作品中,他將這個手法運用於管弦樂中,和...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