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30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約會強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約會暴力(Date Rape)目錄1 定義2 種類2.1 開始型約會強暴2.2 早期型約會強暴2.3 關係型約會強暴3 成因4 預防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定義約會強暴泛指約 |
朝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諸侯、群臣或外國使者朝謁國君。《史記.卷三.殷本紀》:「湯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朝會以晝。」《南史.卷二八.褚裕之傳》:「每朝會,百僚遠國使,莫不延首目送之。」
2.中小學校中,清晨集全校學生於大操場,舉行升旗典禮,並由校長訓話,或其他人員報告事務,稱為「朝會」。
|
社會化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化教學法又稱團體教學法,利用團體活動之方式,由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使學生學習共同需要的教材;學生可以共同討論,互相提供意見以解決共同選定的問題,或是共同從事一種活動,用互助合作的精神,來完成一個共同的目標,其精神在於養成學生團體生活的習慣及互助合作的精神,和個別化之教學法是相對的,較偏重於學生群性之陶冶。在實施社會化較學法時,須以社會化原則為根據,其主要功能不外有:...
|
社會需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需求是心理的一種有別於生物、生理或物質的需求。此種需求通常指個人期望隸屬於社會或被社會接納讚賞,其中包括人際關係、社會聲望與社會地位等。
以馬士洛(A.H. Maslow)需求層次理論為例,社會需求相當於其所謂的愛與隸屬的需求。在基本層次的生理與安全需求得到滿足後,個人在同伴友愛、家庭溫暖、別人接納、團體歸屬等方面的心理需求隨而增加。相反的對引起孤獨、寂寞、疏離的環境盡量躲避。這是人類生活的社會面,也是構成人類友誼、親情、愛情、婚姻、家庭,以及參加社會團體、從事宗教活動等行為的基本動力。 社會需求是後天學得的,其表現的方式與社會文化有關,不像生理性動機(飢餓... |
懇親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為了與家長保持密切的連繫,了解學生在校學習及家庭生活的情況,以進行有效的教學,所舉行的集會。另外亦用於指軍中為使家人了解子弟軍中的生活狀況所舉辦的集會活動。
|
教育制度的社會功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制度的形成受都市化、工業化與專業化等社會趨勢的影響,其功能也隨社會的經濟、政治與社會發展而改變;教育制度基本上有益於社會秩序的穩定與變遷。
1.教育制度對社會穩定的貢獻 文化再製是教育制度的主要效果之一;學校有部分的責任將社會的信仰、價值、情操、知識與行為模式,由上一代傳遞給下一代,這種社會化過程是持續現有文化模式而不偏離。當學校灌輸兒童社會價值,要求忠誠於社會傳統制度時,學校會發揮社會控制的功能。社會價值的內化使社會成員支持社會秩序,進而能夠自律。 在現代社會,學校會培養公民,支持國家的價值與制度。當學校進行有關認知、技術的教導時,就在努力培... |
社會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不經政府以法令強制施行而純由民間部分人士,基於良知,協力提倡的社會改革行動。
|
理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道理相合,見解一致。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時人以謂山濤不學孫、吳,而闇與之理會。」唐.韋應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詩:「理會是非遣,性達形跡忘。」
2.評理、理論。《水滸傳》第四九回:「兩個便拔步出門,指著莊上罵道:『你賴我大蟲,和你官司裡去理會。』」《醒世恆言.卷二七.李玉英獄中訟冤》:「那焦氏也不起身,反罵道:『這賤人!你把死來詐我麼?且到明日與你理會。』」
3.料理、處置。《水滸傳》第二回:「如若強人自來,都是我來理會。」《元曲選.盆兒鬼.第一折》:「你且睡去,有人來投宿,我自理會。」
4.辦法、主意。《水滸傳》第一三回:「夫人不必掛心,世傑自有理會。」《醒世恆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報仇》:「瑞虹又不則聲,朱源到沒個理會,只得自斟自飲。」
5.理解、領會。宋.蘇軾〈答張嘉父〉:「此書自有妙用,學者罕能理會。」《大宋宣和遺事.亨集》:「天子是甚般聰俊,何事不理會?」
6.關心、在意。《三國演義》第五七回:「統到耒陽縣,不理政事,終日飲酒為樂;一應錢糧詞訟,並不理會。」《紅樓夢》第六七回:「這些東西,我們小時候倒不理會,如今看見,真是新鮮物兒了。」
7.理睬、答理。《西遊記》第二三回:「師父!這娘子告誦你話,你怎麼佯佯不睬?好道也做個理會是。」《初刻拍案驚奇》卷二:「那烏龜分毫不知一個情由,劈地價來,沒做理會,口裡亂嚷。」
8.知道。《紅樓夢》第七一回:「鴛鴦又不曾有個作伴的,也不曾提燈籠,獨自一個,腳步又輕,所以該班的人皆不理會。」
|
社會唯實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唯實論是文藝復興後教育上流行的唯實論的派別之一;另兩派為人文唯實論與感官唯實論。在十六及十七世紀時,有的學者認為教育的重心,應該放在社會現實事物、典章制度、事實真相的認識與了解上。因而他們主張學生需要旅遊各地、參觀市集、明瞭社會歷史、參訪歷史古跡及名戰場,以培養一個熟悉社會實際事務的個人,而不是一味地學習古典語文,對現實社會生活毫無認識。一般而言,教育上的唯實論,皆有反對文藝復興運動後人文主義教育實施的色彩;法國學者蒙泰因(M.E. de Montaigne, 1533~1592)為當時社會唯實論學者的重要代表人物。
|
鉅觀教育社會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社會學的研究雖已有相當長的歷史,但學者對教育現象的分析,常因個人研究觀點之不同而有取向上之差異。綜觀當前教育社會學的研究,大致上可分為兩種理論導向,即鉅觀教育社會學與微觀教育社會學兩派。鉅觀教育社會學下又有三大重要派別:一為結構--功能論(structural-frnctionalism),另一為衝突理論(conflict theories)。前者的發展較早,後者在一九七○年代以後才開始盛行。
在教育社會學理論的發展過程中,早期的教育社會學者受結構--功能論的影響,泰半視社會為由若干部分組成的整合體。這些部分彼此關聯,好比齒輪之銜接,任何一部分的運轉都會牽連到其他各部分的...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