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9.36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育內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教育內容是指實施公教育的課程內容與範圍;因各家看法不盡相同,故是長期爭論的議題。同時各國之間,亦因國家體制和社會發展階段的不同,公教育內容亦有不同的重點。國際教育成就評量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valuation of Education Achievement)於一九六七年起由陶尼等人(J.V. Torney, A.N. Oppenheim & R.F. Farnen)對西德、芬蘭、伊朗、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荷蘭、紐西蘭、瑞典和美國等十個國家公教育的評鑑,歸納出這十個國家共同的公教育內容:
1.認知領域:(1)憲政體制...
如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愛護百姓,就好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周書.卷三五.裴俠傳》:「俠躬履儉素,愛如子,所食唯菽麥鹽菜而已。」《官話指南.卷二.官商吐屬》:「老兄如此大才,無怪上游器重,況且又愛如子。如今升任太守,實在是彼處百姓之福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撫慰百姓。《宋史.卷三八七.列傳.王十朋》:「王師以弔為主,先之以招納,不獲已而戰伐隨之。」南朝齊.丘遲〈與陳伯之書〉:「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摠茲戎重,弔洛汭,伐罪秦中。」
衽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年國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年國教育的實施,是政府遷臺以來所施行的最重要的教育政策,也是中國教育史上畫時代的大事。其緣起是先總統蔣中正於國五十六年(1967)六月二十七日在總統府國父紀念月會中宣示:「我們要繼耕者有其田政策推行成功之後 ,加速推行九年義務教育計畫。」同年八月九日,蔣公又在中國國黨中央常務委員會議中宣布,九年國教育之實施,務希於五十七學年度開始,並訓示:「此一方案,不惟對自由基地乃為文化復興之具體說明,即對大陸同胞亦具有號召作用。」同月十七日,總統府更以臺統(一)義字第五○四號令,行政院策畫實施九年國教育:「茲為提高國智能,充實戡亂建國之力量,特依照〔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第四條之規定,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百姓。《孟子.盡心下》:「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政事。」《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何物強藩,誘致鄰寇,蕩搖我邊疆,俘殺我人。」
〔國教育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教育法〕的制定,緣自國五十七年(1968)起實施九年國教育。原於三十三年(1944)公布的〔國學校法〕已經不能適用,故九年國教育實施之初,行政院先於五十六年八月通過〔九年國教育實施綱要〕,立法院亦於五十七年一月完成〔九年國教育實施條例〕的立法程序,以為施行的法令依據。然而由於現實狀況的限制,法令不能周延,如國中學學生的入學,係以「志願」為原則,而非強迫入學;且除學費外,得收「必要」之費用;均不合乎國教育「強迫」、「普及」與「免費」的原則。因此在實施十餘年之後,立法院終於六十八年五月八日三讀通過〔國教育法〕,使我國國教育的實施,能有完善的法令依據,而邁上健全發展的途...
請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老百姓說話。《三國志.卷二.魏書.文帝紀》:「以肅承天命」句下裴松之注引相國歆等曰:「武王親衣甲而冠冑,沐雨而櫛風,為請命。」
利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爭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人互爭利益。如:「政府為了各項建設,財源的開拓固然重要,但也不能處處與爭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