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7389 ms
共 11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男祭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稱。印度曼尼浦(Manipur)的祭司,男的稱為麥巴(Maiba),女的稱為麥比(Maibi),幾乎與所有儀式均有關係,從驅邪、神迷舞到儀式舞蹈的監督無所不包。在經過為期九個多月,包含禮儀舞蹈在內的長期試煉,通過者以婦女佔優勢,但並非所有的人都中選。傳統上有部份職責與預言有關,不過和儀式分開運作;女的還會加入女巫降神會,以達驅邪目的。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雪祭 ;竇娥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曲名,馬水龍作曲,劉鳳學編舞,1980年4月於臺北市國父紀念館由新古典舞團首演。本曲創作背景取自元雜劇關漢卿原著《感天動地竇娥冤》。作曲者使用了人聲(男女聲)、嗩吶與多件中 國 傳統打擊樂器。嗩吶象徵真理的引導者;女聲的獨白和合唱代表竇娥遭遇的過程;男聲和混聲與打擊樂的加入,暗示罪惡與真理的衝突,全曲就在這雙重性的主題理念下展開。樂曲中所用的不諧和的男女混聲合唱及不規則的節奏,引出一種不規則的影像,像是每個人自己的內心,也像是眾生的靈魂在黑暗中呼喊;道白的處理聽起來是平劇的腔調,但整個形式又有點像西方的說白唸唱法(Sprech-gesang),是古代也是現代的竇娥在抗議著。
|
祭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墳祭祀。如:「他到山上祭墳去了。」
|
飛魚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祭典名。飛魚(Alibangbang)為臺灣原住民雅美族(Yami)人重要食物,因此在飛魚回流季節(每年二至六月間),該族群為祈求飛魚豐收而舉行各種祭典,「飛魚祭」為其重要祭典,是屬男性的儀式,其中最盛大部分是「大船打魚祭」(其他有小船的招魚祭、捕魚祭、豐收貯存祭)。由可乘六、八或十人的船、以父系世群為主共組成團體到海邊進行儀式。當天長老穿戴禮服、戴銀盔、佩頸環與祭刀,天未亮前村中男性即到齊,主祭者上船大聲吟唱祝詞祈求魚群的到來。接著於船邊宰雞,男性皆以指沾雞血奔跑到水中將其塗於灘邊濕石上以吸引飛魚的游來。然後十人抬起船身用力推向海中,歌聲一致一齊入船內划漿。最後再一齊站立於木舟上齊聲呼喊飛魚...
王秋桂主編《民族與民俗》民國八十三年、呂炳川著《臺灣土著族音樂》民國七十二年。
|
祭王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俗活動。王爺,原為對瘟神的尊稱。舊時因醫藥不發達而瘟疫時起,眾人會以作醮的方式來祭拜俗稱「王爺」的瘟疫神。祭典中會將上載神像、插旌旗、艦首高掛長幡、艙內載滿各種祭品的王船,或放流海上,或焚燒焦化,象徵已將瘟神送走。後來隨著時代環境的改變,「祭王爺」已不限定在送瘟神,更著重在防邪治祟、保境佑民的功能。並逐漸擴大為祭拜各種代玉皇大帝巡察人間善惡的代天巡狩王爺、千歲。俗稱為「建王醮」。
|
成均祭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均祭酒為唐武后則天皇帝時成均監的首長,掌管六學。唐朝設有國子監統轄六學,國子監的首長稱為國子祭酒。至唐武后則天皇帝光宅元年(西元684年),將國子監改名為成均監,同時將其首長祭酒改稱為成均祭酒,職責不變,仍負責管理中央六學,即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書學、算學及律學。
武后崩,中宗復位,隨即於神龍元年(西元705年)將成均監復名為國子監,而成均祭酒亦隨之復名為祭酒。(參見「國子監」及「祭酒」) |
大祭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猶太人的祭司制度上居最高位的人,兼任猶太最高議會的主席職。每年在贖罪日,他必須進入聖殿的主聖所,為他自己和以色列人的罪獻祭。
|
打祭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喪葬祭祀所費的錢。《紅樓夢》第六四回:「昨日出殯以後,有江南甄家送來打祭銀五百兩,未曾交到庫上去。」
|
墓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墓地祭奠。《晉書.卷二○.禮志中》:「古無墓祭之禮。漢承秦,皆有園寢。」《清史稿.卷九三.禮志一二》:「士庶人喪禮,順治初年,定制,士、庶卒,用朱棺,櫬一層,鞍馬一。……一月殯,三月葬。墓祭紙幣、酒肴有定數。」
|
水果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祭儀名。為史瓦濟蘭首都墨巴本(Mbabane)附近的一個村莊中,每年一月之新月期間,所舉行的初果祭(First Fruits Ceremony)。成千之史瓦濟蘭人前來參加歌舞,以慶祝新年與酋長之權威,並同時慶祝以新穀物作為力量更生之象徵,以及慶祝造雨。慶典連續六日之久;第三日宰黑牛祭祀時,由酋長所屬之武士舉行舞蹈。武士特別重視其長髮,除以蘇打水加以漂白,並捲成小捲,有時亦將其染成赭色。至第六日慶典達到高潮。在造雨儀式中,酋長在家人之前舞蹈,以表現其力量與技巧。然後試嚐本年第一期收穫之水果,並准許大家分享此一成果。整個祭儀中,由當地世襲之部落司儀,在一特別搭建之茅屋內,主持必要之儀式。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