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泰雅族新屋(顏水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泰雅族人常選擇適合的山腹地帶為居住之所,住屋正面向低地。新屋落成後有慶典以茲祝賀。本圖是依據九族文化村泰雅族新屋表演所繪的。畫中全以純色調繪製,為了襯托出泰雅族的紅色服飾,顏水龍以鮮綠樹林作為背景,將畫面顯得極為鮮明亮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擺設品以祀神供祖的桌子。《儒林外史》第四七回:「虞家還有華軒備的一個桌,余家只有大先生備的一副三牲,也奠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死後第十三個月的祀。《禮記.曾子問》:「聞之小祥者,主人練而不旅。」也稱為「小祥」。
舞蹈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稱。此名詞為西元五世紀時高盧人對神殿中傳達神諭者的稱呼,通常這些女司有九位,她們被視為一個舞蹈群體,如希臘文化傳統中九位繆司(Muses)的角色般。在布列塔尼(Brittany)或在法國海岸地帶,此角色亦被稱作「Nine Khorrigans」或「Nine Khulikans」,這些人同樣都是宗教儀式中的舞者,且為典中的女先知,或俗稱「算命者」。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古瑞第斯;克里特宙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中之人物。傳由艾托利亞(Aetolia,有時稱作克瑞提斯,Curetis)前來到克里特島的一群特殊人物,他們是該島上宙斯的司,與克里邦堤(Korybantes)及艾達納.達克泰利(Idaena Dactyli)常被同時論及。在傳說中,嬰兒宙斯被其母瑞亞(Rhea,司流動時光之職)交托於「古瑞第斯」養育,以脫逃其父克洛諾斯(Kronos,或Cronos,永恆時光之神)之追討。這些「古瑞第斯」以其《盾舞》(Dance of Shields)為著名,因他們把矛撞擊於盾上,發出聲響,用來遮掩小宙斯的哭鬧聲,以逃避克洛諾斯。如此,宙斯得一年一年不受干擾長大。所有有關的舞蹈儀式即根據此故事進行,內容...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在埃及的赫利歐柏利斯(Heliopolis)春時的一種儀式舞蹈,有些類似拜爾庭的火舞(Fire of Baaltinne)。陸辛恩(Lucian)描述在他那個時代此舞的盛況:「最重要的舞於初春舉行,有人稱之為火舞(The Pyre)或燈舞(The Lamp)。舞如此進行:當地人砍下一些小樹,堆放在神殿廣場,將儀所要用的活牛羊綑綁在小樹堆,外加金銀裝飾,待一切就緒,即將眾神像環置於樹堆上,由下點火,隨即烈焰衝天。當舉行此神聖的舞時,有遠自敘利亞及鄰近地區的人們,攜帶著她們所膜拜的眾神像赴此盛會。」此舞可分為三部曲:開始為冗長緩慢之舞,此時也正進行著準備工作;繼續為肅穆的繞行...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丁,指每月上旬的丁日。古時習於仲春及仲秋上旬的丁日祀孔子,故稱為「丁」。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二折:「那個秀才丁處不會搶饅頭吃。」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三折:「蘇秦吃的饅頭,是那二年前丁的冷饅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稱。印度曼尼浦(Manipur)的司,男的稱為麥巴(Maiba),女的稱為麥比(Maibi),幾乎與所有儀式均有關係,從驅邪、神迷舞到儀式舞蹈的監督無所不包。在經過為期九個多月,包含禮儀舞蹈在內的長期試煉,通過者以婦女佔優勢,但並非所有的人都中選。傳統上有部份職責與預言有關,不過和儀式分開運作;女的還會加入女巫降神會,以達驅邪目的。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店主、雇主供應員工飯菜。平日以素菜為主,每月初二、十六才有葷菜肉食可吃,稱為「打牙」。《儒林外史》第一八回:「平常每日就是小菜飯,初二、十六,跟著店裡喫『牙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祀祖所用的物品。《三國演義》第九一回:「當夜於瀘水岸上,設香案,鋪物,列燈四十九盞,揚旛招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