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失之交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仲尼曰:「惡!可不察與!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東方而入於西極,萬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後成功,是出則存,是入則亡。萬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盡,效物而動,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終;薰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規乎其前。丘以是日徂。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與!女殆著乎吾所以著也。彼已盡矣,而女求之以為有,是求馬於唐肆1>也。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亦甚忘。雖然,女奚患焉!雖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 〔注解〕 (1) 求馬於唐肆:到空的市集買馬。比喻所求的方法途徑不對,必無所獲。唐肆,空的市集。見「求馬唐肆」。
旗鼓相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8.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三.韓昌黎詩》:「昌黎作〈雙鳥詩〉,喻己與東野一鳴,而萬物皆不敢出聲。東野詩亦云:『詩骨聳東野,詩濤湧退之。』居然旗鼓相當,不復謙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天地萬物的創造者與主宰者稱為「神」。如:「山神」、「天神」、「海神」。
因時制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制彊暴。由此觀之,法度1>者,所以論民俗而節2>緩急也;器械者,因時變3>而制宜適也。夫聖人作法而萬物制焉,賢者立禮而不肖者拘焉。制法之民,不可與遠舉;拘禮之人,不可使應變。耳不知清濁之分者,不可令調音;心不知治亂之源者,不可令制法。必有獨聞之耳,獨見之明,然後能擅道而行矣。 〔注解〕 (1) 法度:法律和制度。 (2) 節:限制、控制。 (3) 時變:時局的變遷。
隨心所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十五歲時立志向學,三十歲時自立於社會而有所成就,四十歲時能明瞭事理而無所迷惑,五十歲時明白了天地萬物生成運行的自然法則,六十歲時能聆聽並了解他人話中的真義,七十歲時則能完全順從自己的心意做事,而且不會踰越法度。」由孔子這段話可以得知,當人修養到極致,萬事萬物的道理了然於胸,自身的行為會自然而然地容入天地運行的法則,而不會有所違逆。可知「從心所欲,不踰矩」,當是儒家修身養性的最終目標。「隨心所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完全順隨自己的心意去做事。但後來在使用這句成語時,有時會轉用於任意施行而不管是否造成危害的負面表述。
克勤克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明史.卷五一.禮志五》:「欽惟皇妣孝慈皇后以聖輔聖,同起側微,弘濟艱難,化家為國。克勤克儉,克敬克誠,克孝克慈,以奉神靈之統,理萬物之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分散、散布。如:「遍布」、「烏雲密布」、「星羅棋布」。《史記.卷一一○.匈奴傳》:「(單于)見畜布野而無人牧者,怪之,乃攻亭。」《三國演義》第八○回:「伏睹魏王,自登位以來,德布四方,仁及萬物。」
無中生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家指萬有生於虛。語本《老子》第四○章:「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後多以無中生有指本無其事憑空造作。《水滸傳》第三四回:「量花榮如何肯反背朝廷?實被劉高這廝無中生有,官報私仇。」《孤本元明雜劇.度黃龍.第一折》:「你兩個無中生有,胡說了這一日,把我餓的來肝腸寸斷,你還說嘴哩!」
偏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偏頗、不公正。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二折:「天有萬物於天,人無一物於天,天有甚麼偏僻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根本。《呂氏春秋.孟冬紀.異用》:「萬物不同,而用之於人異也,此治亂存亡死生之原。」漢.王符《潛夫論.務本》:「游業末事以收民利,此貧邦之原也。」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