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40.63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日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哲學家莊子曾經寫了一篇〈秋水〉來說明萬物齊一的道理,裡頭舉了許多例子:同樣是禪讓天下,堯舜就能稱帝,而之、噲(ㄎㄨㄞˋ)就被滅亡;同樣是用兵爭天下,湯武就能稱王,而白公就失敗。可見「禪讓而稱帝」、「兵爭而稱王」,因時而變,不能作為為常態來看。又例如:大屋的梁柱可以取來衝撞城門,但卻無法用來填充小孔穴,這是因為不同的器物有不同的功用。騏驥(ㄑㄧˊ ㄐㄧˋ)和驊騮(ㄏㄨㄚˊ ㄌㄧㄡˊ)都是千里馬,一日可跑千里之遠,但要他們捕捉老鼠卻就不如野貓,這是因為千里馬與野貓專長不同的技藝。貓頭鷹在黑夜裡可以抓到微小的跳蚤,看到細小的毫毛,但一到白天,即使張大眼睛也看不到龐大的山丘,這是因為他特有的性能。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朝上、向上。《淮南子.天文》:「冬日至則陽乘陰,是以萬物仰而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互相影響、應和。《易經.咸卦.彖曰》:「天地感而萬物化生。」
5.傷嘆。如:「感嘆」。《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唐.杜甫〈春望〉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突然暴起的雷聲。《說文解字.雨部》:「霆,雷餘聲也鈴鈴,所以挺出萬物。」如:「雷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通達。《荀子.解蔽》:「其所以貫理焉,雖億萬已不足浹萬物之變,與愚者若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根本、主旨。《國語.晉語四》:「禮賓矜窮,禮之宗也。」《老子》第四章:「淵兮似萬物之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敲擊、拍擊、彈奏。如:「鼓掌」、「鼓琴」、「鼓瑟」。《詩經.小雅.白華》:「鼓鐘于宮,聲聞于外。」唐.孟郊〈上張徐州〉詩:「願鼓空桑弦,永使萬物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根本、由來。《韓非子.主道》:「是以明君守始以知萬物之源,治紀以知善敗之端。」《文選.班固.東都賦》:「嗜欲之源滅,廉恥之心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神。通「祇」。《集韻.平聲.支韻》:「祇,《說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古作示。」《周禮.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職,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禮。」漢.鄭玄.注:「示,音祇,本或作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寬免應得的刑罰。如:「大赦」、「特赦」、「十惡不赦」。《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聖朝赦罪責功,棄瑕錄用,推赤心於天下,安反側於萬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