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10.65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償付。如:「還債」、「他不還我錢。」唐.杜甫〈歲晏行〉:「況聞處處鬻男女,割慈愛還租庸。」
窮兵黷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曹掾右北平魏攸。攸曰:「今天下引領,以公為歸,謀臣爪牙,不可無也。瓚文武才力足恃,雖有小惡,固宜容。」虞乃止。 〔注解〕 (1) 瓚:公孫瓚(?∼西元199),字伯珪,東漢遼西令支人。曾令烏桓遠竄塞外,又鎮壓黃巾軍有功。後與袁紹相爭冀州,兵敗自焚而死。瓚,音ㄗㄢˋ。 (2) 紹:袁紹(?∼西元202),字本初,東漢汝陽人。曾起兵討董卓,後據河北,與曹操戰於官渡,大敗,發病而死。 (3) 虞:劉虞(?∼西元193),字伯安,東漢東海郯人。董卓為政時,授大司馬,封容丘侯。後討伐公孫瓚,兵敗被殺。 (4) 稟假:俸給與借貸。假,音ㄐ|ㄚˇ,借貸、預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梵語gāthā的音譯。意譯為頌、諷頌。本為梵語文學的贊歌、詩句。每偈由固定的音節的四句組成,音節的格式種類不一。在中國則用來指佛教修行者的宗教詩。《五燈會元.卷一.五祖弘大滿禪師》:「盧自秉燭,請別駕張日用於秀偈之側,寫一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指鹿為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周書.卷一.文帝紀上》:「而歡(指高歡)威福自己,生是亂階,緝構南箕,指鹿為馬,包藏凶逆,伺我神器。是而可,孰不可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害怕、恐懼。《禮記.曲禮上》:「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晉書.卷四八.向雄等傳.史臣曰》:「然皆懼亂政之參夷,懾淫嬖之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尚且。《莊子.天道》:「夫天地至神,而有尊卑先後之序,而況之道乎?」《淮南子.人間》:「夫一麑而不,又何況於人乎?」
樂不思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你這話怎麼和郤正說的完全一樣?」劉禪大吃一驚,張大眼睛說:「沒錯,正是郤正教我說的。」司馬昭和旁人都不住笑了出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樂不思蜀」的成語,比喻人因留戀異地而不想返回故鄉。或形容快樂得忘了歸去。
撲朔迷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樂府詩裡有一首〈木蘭詩〉,敘述一位女子代父從軍的故事。這個名叫木蘭的女孩子,有天在織布時,突然停下來嘆氣,煩惱著日前朝廷下了徵召令,要召她父親上戰場。木蘭覺得父親年事已高,可能無法承受戰地生活,而家裡也沒有哥哥可以代父親上戰場。於是,孝順的木蘭決定自己女扮男裝,代父親去從軍。在軍中,木蘭憑著堅不拔的精神,過了十二年都沒被發現是女兒身,還建立了不少功績。凱旋歸來後,她婉拒了君王賞賜的官位,只要求能回鄉過原本的生活。木蘭回到故鄉後,家人非常高興地迎接她。她回到房間,脫下軍裝,換回女兒裝,出來與同袍見面,大家都驚訝得不得了,這個在軍中一同出生入死的戰友,竟然是個女孩子!〈木蘭詩〉最後以兔子來比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乃、才。《國語.周語中》:「必有也,若能有濟也。」
不屈不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百折不撓,堅不拔反義:一蹶不振,半途而廢辨似: 撓,音ㄋㄠˊ。屈服的意思。不可寫作「饒」。 「不屈不撓」及「百折不撓」都有堅持不屈服的意思。 「不屈不撓」僅有不肯屈服的意思;「百折不撓」則專指受到許多挫折仍不屈服。 不屈不撓 百折不撓 辨似例句 ○ ○ 國父就是憑著~的精神,終於推翻滿清,建立民國。 ○ ㄨ 我們要~地對抗強權,爭取最後勝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