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32.14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塞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毀棄根。參見「拔塞原」條。《書經.大誥》:「惟大艱人,誕鄰胥伐于厥室,爾亦不知天命不易。」唐.孔穎達.正義:「惟大為難之人,謂三叔等,大近相伐於其室家,自拔塞源,反害周室,是其為易天法也。」
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經濟制度模式。其特徵為:一、以私有制為基礎;二、依生產工具的擁有權,區分剩餘財富積累的社會歸屬,如資家與勞工;三、以市場交換競爭而界定的商品價值為主,而非其使用價值;四、制度運作的動力基於市場競爭、利潤極大化與資持續積累擴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原來生長的地方。《書經.多士》:「爾乃尚有爾土,爾乃尚寧幹止。」漢.孔安國.傳:「汝多為順事,乃庶幾還有汝土。」《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南單于遣子入侍,奉奏詣闕。於是雲中、五原、朔方、北地、定襄、鴈門、上谷、代八郡民歸於土。」
2.殖民國家國的領土。相對於殖民地而言。
啃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讀書。如:「小李是標準的書蟲,喜歡啃書,每天手不釋卷,幾乎廢寢忘食。」
學校位管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位管理的意義學校位管理是教育主管機關將與學校相關事務,授權給予學校自行做決定。這個決定的過程是由學校內部相關人員共同決議的,由學校自行負擔責任。學校位管理的項目:行政運作。預算。人事。課程與教學。
〔教育基法〕(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教育基法〕為教育法律之一,為教育之根大法;基於日憲法之精神,明示日之教育目的及基方針與政策,可謂日的教育憲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日於一九四六年公布憲法,確立民主政治制度,揚棄過去的軍國主義及神道精神。為使教育能配合民主憲政的實施,日政府乃於次年(1947)制頒〔教育基法〕,依憲法之精神,明示教育的目的與方針,以取代一八九○年以來日國家主義教育之唯一依據的〔教育敕語〕,而成為民主教育的憲章。〔教育基法〕除前文及附則外,全文共計有十一條條文,分別就下列事項加以規定:教育目的、教育方針、教育機會均等、義務教育、男女共學、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政治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的人性學說主張。認為人初生之始,性即為良善的。例:大部分个人都相信性善个講法。(大部分的人都相信人的性即為良善的說法。)
窮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窮究事物的根源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虧損、賠錢。如:「斤兩不對,價錢隨便亂算,這樣做生意當然會蝕。」
溯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尋找樹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也作「探窮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