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79.24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君子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最初的意義。《漢書.卷七三.韋玄成傳》:「相奏悼園稱『皇考』,立廟,益民為縣,遠離祖統,乖繆義。」
2.造字之初賦予文字的原意義。如「日」的義是太陽;後漸有引申、假借等義滋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字通行的寫法和義的字形不同,原來的字形稱為「字」。有別於假借字、俗字、別字等。如耑,為「端」的字。《詩經.小雅.六月》:「薄伐玁狁,以奏膚公。」漢.毛亨.傳:「公,功。」可知功為字,公為功的借字。
逐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棄最基或最重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細端末節。《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民心動搖,棄逐末,耕者不能半,姦邪不可禁,原起於錢。」也作「背趨末」。
正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正清源」。見「正清源」條。01.《晉書.卷七五.劉惔列傳》:「古之善政,司契而已,豈不以其敦正源,鎮靜流末乎!」本正源"> 
澄源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根、源頭上清理整頓。《宋史.卷四二三.吳泳傳》:「杜漸防微,澄源正,使君身之所自立者先有其地。」
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一種思潮。興起於十三世紀末的義大利,以丹第、薄伽邱等人為先驅。主張脫離教會勢力,鼓吹人文教育,重視人的價值及尊嚴,並加強體格的鍛鍊。此概念奠定了歐洲各國人文教育的基礎,對整個歐洲文化的發展有相當深遠的影響。如:「人主義現今被廣泛運用於教育上,藉以培養人格健全的學生。」也稱為「人文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根基穩固。《三國志.卷五七.吳書.虞陸張駱陸吾朱傳.陸瑁》:「至于中夏鼎沸,九域槃互之時,率須深根固,愛力惜費。」《晉書.卷九二.文苑列傳.伏滔》:「令之有漸,軌之有度,寵之有節,權不外授,威不下黷,所以杜其萌際,重其名器,深根固,傳之百世。」《三國演義》第一二回:「昔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皆深根固,以正天下。」
2.穩固根。如:「固培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指語文方面的課。如:「法語讀」。
邋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紹興十四年(西元1144)井憲孟為四川漕,命眉山刊行七史(宋、齊、梁、陳、魏、北齊、北周書),稱為「蜀大字」,每半頁九行,每行十八字。到了元朝,大部分印版已模糊、極不整飭,著錄家稱之為「邋遢」。其版至清嘉慶年間,被焚毀於南京。或讀為ㄌㄚ ㄊㄚˋ ㄅㄣˇ lā tà běn。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