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悚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驚懼戰慄。《後漢書.卷六六.王允傳》:「卓怒,召將殺之,眾人悚慄,而戩辭貌自若。」《舊唐書.卷八五.徐有功傳》:「則天厲色之,左右莫不悚慄,有功神色不撓,爭之彌切。」
豈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難道不、怎麼不。表示反的語氣。《詩經.衛風.竹竿》:「豈不爾思,遠莫致之。」《左傳.莊公二十二年》:「豈不欲往,畏我友朋。」
責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責、問、譴責、斥責
獅子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佛說法時發出很大的聲音,震動世界。《維摩經.卷一.佛國品》:「獅子吼無畏音也,凡所言說不畏群邪異學,諭獅子吼眾獸下之。」宋.蘇軾〈聞潮陽吳子野出家詩〉:「當為獅子吼,佛法無南北。」也作「師子吼」。
劉長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則以白描取勝,饒有韻致。 評價宋張戒《歲寒堂詩話》說:「隨州詩韻度不能如韋蘇州之高簡,意味不能如王摩、孟浩然之勝絕,然其筆力豪贍,氣格老成……長城之目,蓋不徒然。」但他的大部分詩作內容單薄,境界狹窄,缺少變化,易使人感到字句雷同。高仲武《中興間氣集》針對其詩作:「大抵十首已上,語意稍同,於落句尤甚,思銳才窄也」。(資料選自網路)
芥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佛典中常用罌粟之實來比喻極微小。《維摩所說經.卷中》:「以須彌山之高廣內芥子中,無所增減,須彌山王本相如故。」《西遊記》第二二回:「自古道:『遣泰山輕如芥子,攜凡夫難脫紅塵。』」
遁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屈辭窮時,為逃避他人問,於是偏離主題,閃爍其辭。《孟子.公孫丑上》:「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也作「遁詞」。
路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條、通行證。元.施惠《幽閨記》第七齣:「你去渡關津,怕有人盤問,又沒個官司文憑路引,此行何處能安頓?」《醒世恆言.卷一九.白玉孃忍苦成夫》:「張萬戶見他說得有理,並不疑慮,就依允了。寫下問候書札,上壽禮帖,又取出一張路引,以防一路盤。」
骨瘦如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骨瘦如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變文」是唐代時興起的一種講唱文學,由散文和韻文交替組成,內容以演繹佛經故事及民間傳說、歷史故事為主。〈維摩經講經文〉是根據《維摩經》的故事,敷衍而成,形式是先引述一段經文,然後邊講邊唱,有時幾十字的經文,可以鋪陳為數千字。內容敘述維摩居士生病了,佛佗欲派弟子前往慰問他的病情,但是所有弟子都不敢去,最後文殊菩薩應命前往。文中描述維摩居士未生病之前,神情威猛似虎,生病之後變得十分消瘦,骨架露出,像木柴一樣。「骨瘦如柴」亦作「骨瘦如豺」,《埤雅.卷一八.釋獸》︰「瘦如豺。豺,柴也。豺體細瘦,故謂之豺。」豺是一種骨架露出看起來像細瘦的動物。「骨瘦如...
泉石膏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新唐書.卷一九六.隱逸傳.田游巖傳》:「臣所謂泉石膏肓,煙霞痼疾者。」意指喜愛山水風景成癖好。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一五.王摩》:「余頃年登山臨水,未嘗不讀王摩詩,固知此老胸次,定有泉石膏肓之疾。」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