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18.76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課程治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治學」是一個相當新的名詞,在一九五○年代以前很少提及此詞;以往課程研究比較強調科學的課程建構,而忽略了課程治因素。課程治學研究的重點在探討試圖影響學校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個人及其影響力,也就是課程控制的問題,例如:學校課程由誰決定的?透過何種程序?這當中權力如何分配?課程控制由誰執行?那些人物和機構試圖影響學校課程決定?如何影響?除明顯方式外,還採用那些潛在方式?針對這些影響課程過程明顯力量進行的分析,研究者稱之為課程治學。
  影響課程過程的力量非憑空存在,而是在社會、文化及經濟等複雜環境的交互影響下產生的。在課程決定的產生過程中,並不一定全是理性的過程,也並非完全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關教育的一切事務。《周禮.春官.大司樂》:「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而合國之子弟焉。」
2.職官名。為清代提督學的簡稱,掌管教育行及各省學校生員的考課升降等事務。見《清史稿.卷一一六.職官志三》。也稱為「大宗師」、「學道」、「學臺」、「文宗」。
之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括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丁男逃亡的一方面是忍不住沉重的稅役負擔,另一方面是官人常強制給田農民耕種職分和公廨田,丁男因不能忍受奴役而逃亡。這種現象至武周時已相當嚴重。因此,李嶠曾於西元695年向武則天提出逃戶對策,建議實施連保制度,以防逃亡;不罰己逃者之罪,鼓勵其歸鄉入原籍,若願定居寄寓地,許其附籍於該地等,西元721年(開元九年),出身關隴集團的字文融承繼李嶠之對策,建議實施括戶策,亦即括逃戶入籍,已徵收租庸和地稅,藉以恢復均田制和租庸調制。但到西元723年(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庭事務的管理工作。《儒林外史》第一三回:「魯小姐上侍孀姑,下理家,井井有條,親戚無不稱羨。」
簡刑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治廉明,刑獄簡約。《野叟曝言》第七四回:「而貞觀之時,君明臣直,簡刑清,致治等於成康。」也作「清獄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管理鹽務的事。《明史.卷八○.食貨志四》:「巡鹽御史龍遇奇立鹽綱法,以舊引附見引行。」
2.主掌鹽務的官員。《紅樓夢》第二回:「那日偶又至維揚地面,因聞得今歲鹽點的是林如海。」
海南特別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三十三年,在海南島一帶特別設置的行區域。共置十六縣,首府海口市,轄境包括海南島及南海中的東沙、西沙、中沙、南沙諸群島。
臺灣省行專修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省行專修班之設立,係民國三十九年(1950)六月,長白師範學院學生及海南青年服務團團員相繼集體來臺,教育部乃委由臺灣省青年服務團成立臺北青年接待站予以收容,并甄審錄取二○三人,成立臺灣省青年服務團附設行人員專修班;三十九年十一月改稱臺灣省行人員專修班,後又改稱臺灣省行專修班;至四十四年上季改稱臺灣省立行專修班,八月與臺灣省立行專科學校合併升格為臺灣省立法商學院,該班為該學院之分部;嗣於四十五年六月併入臺北市長春路臺灣省立法商學院,亦即今日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之前身。
  臺灣省行專修班附設於臺灣省青年服務團之內,由團長上官業佑兼任班主任,其教務與訓導工作均由該團...
福建船學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福建船學堂創設於同治五年(1866),係亦由於第二次英法聯軍之刺激。初為時任閩浙總督之左宗棠奏准籌建福建船廠於福州馬尾,並設隨廠學堂,即船學堂;隨後清廷以西北回亂日形嚴重,詔左宗棠移督陝甘,故福州船大計遂委由沈葆楨接任。
  對於船的經營,沈葆楨認為「船廠根本在於學堂」,「海防根本首在育才」,故於學堂之辦理特為重視。船學堂性質著重於實業、軍事人才之培育,而以建立中國新水師的目標自許;由於船廠兼設學堂,依教學相長之原則實施,故一方面重視基礎科學,另方面則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在規制上,主要畫分前、後二學堂。前學堂即法國學堂,教習法國語文與造船之學,又稱「製造學堂」;後學堂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