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17.35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更待何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還要等到什麼時候。《五燈會元.卷一一.興化存獎禪師》:「及乎我將手向伊面前橫兩橫,到這裡卻去不得。似這般瞎漢,不打更待何時?」明.葉憲祖《鸞鎞記》第九齣:「似你這般才學,不去應舉,更待何時。」
各執己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自堅持自己的看法,多指意見不能統一。《喻世明言.卷三○.明悟禪師趕五戒》:「兩人終日談論,依舊各執己見,不相上下。」也作「各執所見」、「各持己見」。
心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禪宗稱禪師不經由語言、文字的方式所授予弟子的佛法。唐.李華〈潤州天鄉寺故大德雲禪師碑〉:「心法傳示,為最上乘。」
張三李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設的姓名,如同說某某人。《景德傳燈錄.卷一九.漳州保福從展禪師》:「有人從佛殿後過,見是張三李四,從佛殿前過,為什麼不見。」也作「李四張三」。
入鄉隨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能適應環境,隨遇而安。參見「入鄉隨鄉」條。《五燈會元.卷一二.大寧道寬禪師》:「雖然如是,『且道入鄉隨俗一句作麼生道?』良久曰:『西天梵語,此土唐言。』」
雲開見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烏雲消散,太陽出現。比喻廓清蒙蔽。《五燈會元.卷一○.清涼文益禪師》:「問:『雲開見日時如何?』師曰:『謾語真個。』」《水滸傳》第七一回:「有日雲開見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擾良民。」也作「開雲見日」。
物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死亡。[例]聽說那位禪師已在多年前物化,駕鶴仙歸了。
立地成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禪宗指人皆有佛性,積惡之人,轉念為善,即可成佛。後指人若能改過遷善,就能讓生命獲得新意義。《五燈會元.卷一九.東山覺禪師》:「廣額正是個殺人不眨眼底漢,颺下屠刀,立地成佛。」《聊齋志異.卷七.羅祖》:「今世諸檀越,不求為聖賢,欲望成佛祖。請遍告之:『若要立地成佛,須放下刀子去。』」
離鄉別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八卷,由釋賾藏主編,是南宋初年的一部禪宗語錄。「尊宿」是佛教用語,指年高德劭的高僧。其中收錄了神晏禪師的語錄集《鼓山先興聖國師和尚法堂玄要廣集》。神晏禪師,唐末五代僧,生卒年不詳,大梁人。於雪峰義存門下參悟,得其心印。閩帥王延彬建鼓山湧泉禪院,請神晏禪師入住,在此宏法三十餘年。諡號「興聖國師」。在所引典源中,神晏認為,世間男女接觸佛教,看到許多的經籍,便埋首研究。如此一來,非但不能得到正道,反而被文字的枷鎖所綑綁,無法解脫。因此他鼓勵求道者應該離開故鄉,到外地去求訪得道名師,親身追求正道,如此才不會被經典文字所迷惑。後來「離鄉背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離開故鄉,在外地生活。
知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知己的朋友。唐.李嘉祐〈留別毘陵諸公〉詩:「知心從此別,相憶鬢毛斑。」《五燈會元.卷一五.雲蓋繼鵬禪師》:「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