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1.51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藐三佛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為梵語samyaksaṃbuddha的音譯。意譯為正等正覺者。佛教謂得究竟覺悟的人,即佛陀。《妙法蓮華經》卷二:「告諸比丘:『是堅滿菩薩次當作佛,號曰:「華足安行多陀阿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也作「三耶三佛」。
獨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梵語pratyeka-buddha的意譯。一種佛教修行者所證得的果位。參見「辟支佛」條。《瑜論記》卷八上:「如上說獨覺者,是今世成道,自覺不從他聞,是名獨覺辟支迦佛。」
薛延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名。崛起於漠北,先世為薛部與延陀部,同屬敕勒部落,後薛滅延陀,遂改名為「薛延陀」。唐太宗時,封其首領乙失夷男為真珠毗可汗,樹牙於鬱督軍山(今杭愛山東支),曾與回紇共助唐朝滅東突厥。貞觀末,發生內亂,為李道宗聯合回紇所滅。
世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無著之弟。出家後先學小乘有部,後學經部,並採用經部見解批判有部。後因無著的誘導改宗大乘,成為大乘瑜行派的大師。與無著齊名。著有《唯識二十論》一卷、《唯識三十論頌》一卷、《大乘百法明門論》一卷、《阿毗達磨俱舍論》三十卷等。近世學者對諸書作者俱稱世親,但是否為同一人尚頗多爭議。
轉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梵語āśraya-parāvṛtti的意譯。大乘佛教瑜行派謂阿賴耶識斷除煩惱和所知障的種子,轉換成涅槃和智慧的清淨種子。因為阿賴耶識是一切煩惱和解脫的依據,所以轉換阿賴耶識的性質謂之轉依。《唯識三十論頌》:「無得不思議,是出世間智,捨二粗重故,便證得轉依。」
法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乘佛教否認外境實有,因此稱執特外境實有而障礙對真理的認識為法執。《大乘入楞經.卷七.偈頌品第十之二》:「悟心無境界,則離於法執。」也稱為「法我執」。
雨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淚。《洛陽藍記.卷一.永寧寺》:「發言雨淚,哀不自勝。」晉.陸雲〈弔陳永長書〉:「東望貴舍,雨淚沾襟。」
成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行成佛。《後漢書.卷三○下.襄楷傳》:「天神遺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眄之。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八.木篇》:「菩提樹,出摩陀國,在摩訶菩提寺,蓋釋迦如來成道時樹,一名思惟樹。」
隋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珍貴的寶物。參見「隋侯之珠」條。北魏.楊衒之《洛陽藍記.高陽王寺》:「僮僕六千,姬女五百,隋珠照日,羅衣從風,自漢、晉以來,諸王豪侈,未之有也。」
洽聞博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博學多聞,見識深廣。《洛陽藍記.卷三.景明寺》:「子才洽聞博見,無所不通,軍國制度,罔不訪及。」也作「洽聞強記」。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